9日上午,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张采集,23岁的恩施志愿者小许在武汉中心医院成功捐献了160毫升造血干细胞。当日下午,这袋“生命种子”离开武汉,为一名在北京治疗的5岁白血病患儿送去生命的希望。
小徐是湖北民族学院新闻专业一名学生。2016年,正在读大一的小许,在陪同朋友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现场采集了血样做HLA分型检测,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通知她,与一名在北京接受治疗的5岁孩子配型成功,对方患有白血病,急需植入造血干细胞。
“当时自己的‘无心插柳’,现在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我非常乐意。”小许说,“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几率,居然让我碰上了,这是幸运的事,也是一场特殊的缘分。”
“通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的体检后,才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小许说,但父母担心捐髓会影响女儿健康,极力反对。
为了说服父母,小许每天在微信上给父母发科普文章和相关报道,告诉他们现在医疗技术进步了,捐献流程很安全。小许对父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5月5日,在中华骨髓库和湖北分库工作人员陪同下,小许前往武汉中心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从5日开始,连续5天,她每天要打一针动员剂,增加干细胞数量,让大量干细胞从骨髓转移到血液中。整个准备过程非常顺利。
“从知道要捐献的那天起,突然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小许介绍,为了让自己身体有一个好的状态,确保捐献能顺利进行,自己变得非常“惜命”,总是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不要受伤,不要感冒……
小许是湖北第37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采集过程中,小许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排斥其实是因为对它的不了解,以及对过程和将来的恐惧。所以她希望可以向更多的人科普相关知识,呼吁大家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杨麟、通讯员章晟
http://hbrbshare.hubeidaily.net/hb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552775&cId=0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