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四校联合研学营师生研学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

2019-04-30 09:47  

云上恩施报道(宣恩通联记者 王俊 李海波)“这边的地形都是山地,层层叠叠都是民居,针对这个地形,这边的建筑修建的特别灵活,每一栋房子都有些许不一样,但是都是传统穿斗式这种大的结构。”4月29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续爽在宣恩县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研学时说道。

当天,由华中科技大学,威尼斯建筑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四所高校联合组成的国际四校联合研学营的教授、专家学者、学生走进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品读土家族文化,研学土家族建筑,头脑风暴两河口盐道古村的保护与发展。

“在全国,这样被完整保护的村庄已经不多了,这是一个完整保护的古村落,看不到任何对传统建筑的毁坏。它的格局,不管是总体规划的格局,还是单体建筑的格局,细节都是真实的,用我们张良皋老先生的话说,这就像一个冰箱,它原古时期的东西给冷冻了,那么现在我们就还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东西,这也是特别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地方。”藏于鄂西深山的一个古村落,因何吸引中外建筑专家学者的青睐,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保峰教授道出了原因。

古朴的吊脚楼、翠绿的竹林、清澈的河水,沿着晃晃悠悠的吊桥走进彭家寨,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态让人心旷神怡。“这边风景很美,植被形态都很丰富,还有就是从山那边看过来可以看到古建筑错落有致,而最重要的就是这边的原生态保护得非常好,不像其他的一些古城古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闫宏燕说。

“山歌出在彭家寨,唱起山歌客人来......”看到国际四校联合研学营的师生来到彭家寨,寨子里93岁的老人李桂香即兴演唱起山歌,引来研学营师生的阵阵喝彩。

“我特别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就比如说唱歌的老奶奶,叫她唱首歌,她就非常自信开心的唱起来了,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觉得一个地方的人如果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热情,这一定是最感动人的。我们现在的大城市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来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找回最初的一些想象,对于中国乡村的一种想象,这里保留了中国的传统特色,我觉得彭家寨需要一直保持下去。”听完李桂香老人的演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王宁说道。

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吊脚楼逐地势而立,飞檐翘角、鳞次栉比,虽无一钢一铁,但却有独特的气势和魅力。

“土家吊脚楼建筑群,以及土家族的文化历史,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建筑学者毕生研究的核心。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去学习,在这里我们不是专家教授,而是学生,向祖祖辈辈的先辈们学习,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存续千年。”品读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近300多年历史的吊脚楼群,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褚冬竹教授心怀虔诚。

碧水青山彭家寨,山环水抱龙潭河。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首次迎来国际教研团,将有怎样的意义和期待?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副校长Enrico Fontanari 教授说,“非常有幸来到土家族地区、来到彭家寨,感受这里独特的乡村文化遗产。希望可以通过四校联合研学的方式,来研究解决当下乡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流失,乡村机理的破坏,景观与建造环境的结构关系缺失,迅猛无序发展的旅游业等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在2020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呈现此次研学营成果,因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传播城市复兴和乡村文化遗产保育实验模型以及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国际平台,更是展示中意两国国际合作,中意两国高校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来源:云上恩施宣恩通联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