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石窟寺、西兰卡普……央视锁定恩施风情

2019-04-26 17:08  

今天12:41

我大恩施

在央视露脸了

恩施最具土家特色的地方

让你一次过足眼瘾

直接戳视频

没错!

这次在央视露脸的

就是来凤!

《中国影像方志》来凤篇

播出啦!

这里

有湖北省唯一的石窟寺

仙佛寺

有现存最古老的

摆手堂

有精美的土家织锦

西兰卡普

看到这里

小编免不了又要说一句

“其实,这已经是恩施第N次在央视露脸了”

借此机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中国影像方志《鹤峰篇》

点击回顾:“中国之中”在恩施,藏着好多不为人知的事!央视专题介绍……

中国影像方志《恩施篇》

点击回顾:今晚11:26,CCTV10看恩施!

今天播出的是

《中国影像方志》来凤篇

我们言归正传

↓ ↓ ↓

作为“湖北的西大门”,来凤东南接湖南龙山、西南邻重庆酉阳,是湘、鄂、渝沟通、交流的枢纽。

相传,来凤的先人是古代巴人的一支遗裔,他们世居湘、鄂、渝、黔边境的武陵山中,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古来凤一直没有自己的正式名号。

从宋仁宗置散毛司开始,到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时止,土司制度把控来凤700余年。

而“来凤”一词作为地名出现,则与神鸟凤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据清朝同治版《来凤县志》记载,“雍正年,凤鸣于半边城”。

公元1735年,翔凤山上再次出现“凤凰翔集,声鸣九天”的景象。

当日正值乾隆帝登基,听闻禀报,龙颜大悦。于是这片历经战乱、土司聚集之地,自此有了“来凤”这个祥和至极的名字。

1979年1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

1980年5月21日,举行了盛大的正式成立大会。

三年后,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复名来凤县,直至今日。


壁立千仞,佛像栩栩


在来凤县城东北约3千米处,有一座百米高的赭红色山崖。碧水之上,悬崖中间,一排古老石窟沿河排列,赤壁丹霞,甚是壮观。

仙佛寺中造有石佛造像共22龛、佛像31尊,最大的佛像高度达6米。尽管年代久远,雨浊风蚀,但佛像身后的彩绘及火焰状纹路,依然清晰可见。

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石窟寺,这些佛像的身世之谜,一直令历史学家争论不休。

1994年,相关专家从仙佛寺佛像的服饰、手势、雕刻题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做出推论:佛像雕凿时间为初唐或者盛唐时期。

2006年,仙佛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先民勤劳坚韧的仙佛寺,已经成为来凤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精彩名片。

摆手堂前,载歌载舞

金秋时节,来凤土家族人敲响了庆祝丰收的锣鼓。在现存最古老的摆手堂前,人们踏着锣鼓的节拍尽情舞蹈,释放着内心对于丰收的喜悦。

在土家族人的情感深处,山水之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土家族人将这份敬畏天地的赤诚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为执着信仰,逐渐演变出了一种极具仪式感的舞蹈——摆手舞。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其中之一的说法是由巴渝舞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摆手舞来自祭祖,是为了祈求土家族人五谷丰登,族人兴旺。但更多历史学家和民族学专家认为,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根据生产生活的动作演变而来的。

不管怎样,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土家族,以一种民族普遍认同的肢体符号,成就了摆手舞这块美轮美奂的土家活化石。

西兰卡普照,织锦如花

展现民族图腾、生活祭祀和山水自然的土家织锦,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兰卡普”。在土家语里,意为“土花铺盖”。

传说村寨里聪明美丽的“西兰”姑娘,心灵手巧。她用五色丝线,飞梭走杼,把树上的美丽花儿织到织锦上,花朵栩栩如生,甚至可以引来彩蝶随之翩翩起舞。后来人们便将漂亮至极的织锦叫做“卡普”。

传说土家山寨白果树夜晚才开花,为织白果花,西兰晚上观看白果花形。搬弄是非的嫂嫂便在阿爸面前中伤西兰,说她夜会情人。信以为真的阿爸一次醉酒后操起木棒冲到西兰身后向她打去,西兰倒在树下,血溅到树上,开出了一朵又一朵鲜艳的花朵.....从此后,白果树不仅晚上开花,白天也开花,土家族妇女们便学着织西兰姑娘的卡普,表达对她的无尽思念。

绽放在世人面前的西兰卡普,展示了土家族人丰富多姿的精神文化。而一代代土家族人用勤劳的双手,织造起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

回望千年风云

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来凤

像它的名字那样

历经风雨,兀自岿然

土家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流淌至今

在民族融合的精彩华章中绽放绮丽光芒

更多详情

请锁定央视科教频道

《中国影像方志》第222集

湖北来凤篇

不过,小编更想说的是

看电视不过瘾

欢迎八方游客来恩施

畅游来凤

观仙佛寺、看摆手舞

赏西兰卡普、喝油茶汤

来源:恩施发布微信

https://mp.weixin.qq.com/s/IoCr4jvCs3DYrPMvn_7zTA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