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阳光灿烂。七旬老人徐义桂和向兴良老两口的笑脸也灿烂无比。
“龙头一打开,清亮亮的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来,你说我高不高兴?”徐义桂拧开水龙头,边洗菜边说。
“我们吃了几辈子岩窝窝里的死水,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吃上了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徐义桂的老伴向兴良接过话头。
恩施市崔家坝镇鸦鹊水村尖龙坪组,一个叫岩上的自然村,住着向兴良等30多户150余人。这里海拔1100多米,就近无水源,吃水要到2公里的山下小河肩挑背驮,一个早工只能背两趟水。
“为就近解决吃水问题,我们在附近岩石空里,筑个塘塘,把雨水蓄起来。”向兴良领着笔者边走边聊边看,方圆1公里内,岩窝里大大小小的小水塘有40多个。
“岩窝窝的死水,不干净,味道也不行。我们吃水的苦,三天三夜说不完。”82岁老人向兴中介绍,“那些年,洗脸都只刚好把洗脸帕润湿。”
去年刚到长阳上班的小伙子向成威对吃水的辛酸记忆刻骨铭心。七八岁时,向成威就帮家里背水,在沙地乡曾家湾背水,一路爬坡,一趟要2个小时。有一次摔一跤,水壶破了,他挨了一顿打。
“泡的茶不好喝!”2017年底,镇水利站站长陈卓来岩上走访后,30多户150余人的吃水难题成为陈卓的心病。
2018年5月,陈卓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道,带领村民寻找水源,以岩上为中心,寻找半径从500米、1000米扩大到1500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3公里外的茅田坪村野猪坝找到了水源。
陈卓及时向镇领导汇报,并制定施工方案和以奖代补方案。村里及时组织召开群众会,商议饮水方案。
吃了一辈子“死水”的岩上人积极响应,出工筹钱,一天内,30余户集资一万余元。150余个用工排班表出来了,村民轮流跟随镇水利站的施工队开挖管槽、铺设管道、覆土盖管。
5000余米的水管铺设完毕,将水引到了岩上人家,新建的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蓄上了清冽的泉水,30余户的饮水管铺设完毕。4月7日,通水的那一刻,村民点燃鞭炮庆祝,纷纷在水池前合影留念……
“以前没有水,只能建旱厕。”正在挖地基修建卫生厕所的村民向吉恩高兴地对笔者说,“有水了,我们干劲足了!脱贫致富首先从改变环境开始。”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出村了,向兴良老人的话仍飘荡在耳边。回头望去,阳光下,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安静和谐。(通讯员 崔显实 刘佳)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