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王琛 李际华)献爱心是往外掏钱,而投资都是赚钱,两者本来是矛盾的,当两者被传销忽悠到了一套话语当中,这种矛盾就变成了陷阱,成为了坑人害人的勾当。打着公益的幌子搞传销,欺骗的是人们的爱心,利用的是人性的贪婪,而损害的是慈善的公信力。如此自相矛盾的模式为什么能够得逞?如何打击防范呢?
张天明是“善心汇”的创造者,2013年5月,张天明注册成立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6年3月,该公司开发了“善心汇众扶互生系统”并上线运行,该系统要求参加者以缴纳300元购买“善种子”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会员之间根据“善心汇”确定的收益规则进行资金往来,以发展下线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
“善心汇”确定的收益规则进行资金往来,以发展下线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善心汇虽然打着慈善的幌子,可实质上却无处不充斥着金钱的诱惑,很多参与者也是在暴利的吸引下加入其中,且越陷越深。
短短一年左右时间内,善心汇传销平台从最初的数人、数十人,急速增加至后来的500余万人,然而善心汇会员的获利收益全部来源于后期会员投入的资金,实际上善心汇就是披着伪慈善的外衣搞传销。
2018年12月14日,湖南省双牌县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张天明等10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处被告人张天明有期徒刑17年,并处罚金1亿元;对本案其他9名被告人分别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1年6个月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及罚金,同时追缴各被告人违法所得。至此当年轰动全国的披着伪慈善外衣的传销组织案落下帷幕。
近年来,和善心汇类似的传销组织并不鲜见,各种新型传销模式不断涌现,比如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为名,大量发展会员,达到融资敛财的目的,这些新型传销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也给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识别这些新型传销呢?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