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5月17日,笔者慕名来到位于长潭河侗族乡律吕坝村的金丰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干净宽敞的茶叶生产车间里,整齐地摆放着一台台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理条 机、复干机等制茶设备,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有条不紊地做着晒茶、摊茶、发酵、揉捻等系列制茶程序,其中一位左手残疾却操作娴熟的工人引起了笔者注意。经人 介绍得知,他就是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郑家金,一位身残志坚的耕耘者。
一名手艺高超、月薪九千的木材加工师傅突遭横祸,落下终生残疾,但他不等不靠、奋发图强,从创办养猪基地再到成功创办金丰茶叶专业合作社,46岁的郑家 金虽然左手残疾,却靠着顽强的意志在脱贫致富路上不停地探索、超越,誓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只手勾勒出自己的“脱贫图”。
突遭变故心意冷
郑家金家住长潭河侗族乡律吕坝村六组,妻子在家务农,两个孩子在外上学。凭着自身木工好手艺,郑家金常年在重庆、宣恩木材加工厂打工,月薪高达九千元, 一家人生活幸福而惬意。但灾难无情,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打垮了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2010年,正在宣恩和平工业园区木材加工厂做工的郑家金被机器夹 断左手手腕,虽然经过及时抢救治疗,但仍落下终生残疾。
原本靠郑家金手艺生活的一家人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加之郑家金接好的手掌经常发炎化脓,不仅不能劳动,后续治疗还需要一大笔费用,使这个因病返贫的家更 添风霜。郑家金为了不成为妻子和孩子的累赘,这个坚强的汉子曾一度想到了死亡。人间自有真情在,最终,在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在村支“两委”的关怀和 帮扶以及村民的无私奉献下,郑家金重新燃起斗志,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不等不靠终成功
郑家金曾在县城开过商铺,但左手的旧疾使客人不敢登门。随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又建起了养猪厂,每年养殖生猪40头,刚开始两年还有微薄收入,但 随着猪肉行情下滑导致亏损,不得已关闭了养猪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并没有击垮郑家金的斗志,回到家中,他发现村里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缺少茶叶加工厂,于 是,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接手村里一个荒废的茶厂,借钱投资近10万元建起了自己的茶厂。
刚开始,郑家金一只手制茶完全不适应,有时还需妻子搭把手,常常因为灵活不便把茶叶炒糊。郑家金尝试了一次又一次,却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他凭借着顽强 的毅力和做茶师傅细心的教导,在第一个月亏损14000元后,每月都能盈利,勉强负担起了家中的生活和两个孩子的学费。
2014年,郑家金被纳入了律吕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单位了解情况后细,致的为他理思路、找方法,鼓励他进一步扩大茶厂规模。同时积极的为他争取项目,帮助其改善茶厂的操作环境,扩大经营规模。
不忘乡恩力帮扶
目前,郑家金的茶厂经营良好,村里许多农户都将采摘的茶叶卖到郑家金茶厂里,去年郑家金的茶厂加工了近5万斤成品茶,收购鲜茶近20万斤,带动村民采茶就业50多人。
回想起自己因病返贫,在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不仅没嫌弃还鼎力相助,同时自己身为贫困户,郑家金更加懂得贫困户想奋发图强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决心,也更加了解脱贫致富的不易,他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回报乡亲,回报社会。
秉持着这种信念,郑家金于2015年成立了金丰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45户,其中贫困户有15户,雇佣贫困户2人。44岁的贫困户易华秀找不到产业发 展的路子,郑家金了解后,主动邀请她来自己合作社打工,在制茶旺季给每月出3000元工资,使易华秀一家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我们身体不好不能出去打 工,自己在家又没有好的赚钱方法,一家人生活都没有着落。现在好了,老郑请我们来制茶,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能得3000元工资,生活费有了,孩子的学费 也不愁了。”易华秀高兴地说道。
随着茶业合作社生意的红火,郑家金正在为自己和贫困户绘制出一幅脱贫致富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