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恩施有个地方
那里的山竟然有个门!还上了锁!
18年来,村民都不进山一步
在哪里?为什么?
近日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找到此地
宣恩县椿木营乡杨柳沱村
▼
果然,上着锁的山门
门口就是村民的耕地
只隔栅栏,村民为何不越雷池一步?
经过特许,记者进入山门探寻谜底
往前走,会看到什么呢?
纵横交错的红豆杉树枝像是在天空撒下一张网
比肩接踵的水杉树
被风雪压倒的枯树因无人捡随处可见
多年前砍下用作炼钢的枯树
树枝上爬满了苔藓
看似干枯的树干实则生命力旺盛
山中确实没有人迹,更别说道路
再看看我们走过的便道
被草丛淹没
被落叶遮盖
与山、石混为一体
消失在了丛林中
我们只能继续沿着一条溪沟向上跋涉
走了约40分钟左右
转过一个急弯
突然!一块刻着字的碑赫然入目
走近一看
三个大字
酉 水 源
是的
这里就是酉水的发源地
也就是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马家湾
酉水是长江支流沅江的最大一级支流,也是恩施州第二大河流,有南北二源,北源为主干流,发源于恩施州宣恩县椿木营乡杨柳沱村,也就是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马家湾,流经宣恩、来凤,重庆市酉阳、秀山,湖南省龙山、保靖、永顺、古长等县,于沅陵县汇入沅江,后流入洞庭湖。全长约477公里,其中属州境的干流长度222.5公里,其中有56公里成为湘、鄂、川省界。
2002年,七姊妹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08年3月,升级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植物“活化石”珙桐群落,有“绿叶扶果果更红”的红豆杉,有罕见成片的青冈林,还有“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等名贵药材,这些植物既独成体系,又相互混生。七姊妹山保护区常年绿波荡漾,盎然秀丽,引人入胜。
俗话说“靠山吃山”
背靠这满山财富
应该会有很多人进入才对呀?
听一听护林员是怎么说的
同行的椿木营乡司法所所长李国清
是土生土长的杨柳沱村人
也是他所在组的义务护林员
他告诉我们:
七姊妹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当地人也随之转型当起了护林员。以杨柳沱村为例,这里的每个组都有一个兼职护林员,全村有3个专职护林员。平时除了科考工作人员等,只有护林员才能定期进山。当地其他村民也都自觉“墨守成规”,从不越“雷池”半步。
多年来,杨柳沱人经历了
从林场职工到种地农民的身份转变
即使困难到家里揭不开锅
也没有进山砍树挖药!
大家回看一下巡山便道
除了护林员的足印
看不到其他人类活动痕迹
当地人这么多年来朴素的坚守
令人敬佩!
就在这块石碑旁边
溪水消失在了乱石堆中
消失在乱石堆中的酉水源
但是别担心
从源头流出来的溪水源源不断
且清澈见底
记者捧起清澈的溪水畅饮
真甜!
好喝,让我多喝几口
为了加大对酉水的保护力度,2016年11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护条例》出台,并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是我州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是我州与湖南省湘西州及重庆市、贵州省有关地区首次开展协同立法,创新跨行政区域社会治理机制的新探索。
我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区、生态屏障区,制定《条例》是我州贯彻中央战略决策、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强化“责任上游”意识,以对“下游”高度负责的政治担当,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变革的主动作为,强化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严格了法律责任。
大自然是公平的
人们守护着大山
大山也反哺着这里的人
源源不断的溪流
给予了沿途的人们生命保障
流进百姓家的自来水管
流向远方的酉水源下游
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呵护
酉水两岸的几百万人
才能够饮用到这方生命之水
正所谓
你护我一方宁静,我送你甘洌清泉!
来源:恩施发布
责编:文梦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