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你被《半月谈》盯上了!

2019-03-13 18:40  

咸丰县263个村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全覆盖

“治安靠狗,办事靠走”

“一站六联,连起民心”

破解了山区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这一模式

被《半月谈》收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一起来看看吧!

村级“统战部”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

被一些党政干部称为村级“统战部”

“统战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组建,整合村“两委”、三会(治保会、调委会、协会)、四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便民服务)、两代表两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格员)、乡贤能人、“两新”(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法人、妇联等力量,选优配强工作站队伍。

咸丰县高乐山镇老寨村是首个设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的村。工作站43名成员,涵盖了村内各方面人士,用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友的话说,“连对村‘两委’有意见的人都包括在内”。

由于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权威性高,一些村干部摆不平的事,工作站却能“轻松搞定”。

咸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拥军告诉半月谈记者,设立工作站,就是要团结更多、更广泛的力量解决基层问题

2016年,忠堡镇板桥村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征地工作,得益于工作站的协助,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全部征地任务。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迁走张氏宗族的一座祖坟,张姓村民阻止迁坟,工作一度搁浅。后来,工作站成员、张氏家族70多岁的张明怀老人连续几夜召开家族会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全族同意迁坟,且不附带任何要求。

“工作站改变了什么事情都靠村干部的局面。”忠堡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恩波说。

据咸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邓永刚介绍,咸丰县263个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共有成员5208人,其中村干部1438人,其余3770人均为社会各界人士。同时,一些村在村民小组建立了由组长牵头的自管委员会,推动治理力量进一步下沉。这些村民小组组长,一般也是工作站成员。

“一网打尽”,网格员温暖贴心

山村居住分散,治理不便

建立网格化平台

让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站的网格员

成为“网罗民情民心”的服务者

“网格化能够将老百姓从生到死的事情‘一网打尽’。”曲江镇春沟村网格员钟春艳说。作为工作站骨干成员,钟春艳担任春沟村网格员4年多来,通过网格化平台为村民办理各类事务600多件次。

在咸丰,网格化平台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网格员坐在办公室里即可为村民直接办理农机购置补贴、高龄补贴、砍伐证等44项审批事项。村民无法到现场的,还可远程办理。板桥村村民叶梅远在广东务工,花20元快递费就轻松办理了生育服务证。

“全县整合了‘供销e+’‘家乡宝’等一批优秀农村电商平台,将电商站点统一设在各村工作站,网格员就是联结电商和村民的‘纽带’,帮助代购生活用品、代售农特产品。”刘拥军说。

同时,咸丰正推动银行业务进网格化平台,以及其他信息化平台与网格化平台融通,以实现真正的“一网打尽”。“最好的治理是温暖贴心的服务。”从网格员考上公务员的曲江镇综治办工作人员龚新华说。

密切干群关系,齐心奔小康

老寨村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新建多个吊脚楼院落

老寨村过去是扯皮拉筋的负面典型,码头作风盛行,甚至“变压器装到哪里就看谁家厉害”。现今,该村依托工作站弘扬乡村孝道文明,潜移默化之下,村风民风逐步改变。李明友告诉半月谈记者,如今的老寨村,干群关系融洽,发展势头良好,他这个村支书好当多了。

“不像以前,成天都在调解矛盾纠纷;现在干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发展上。”高乐山镇党委组织委员王莉谈到工作站作用时说。现在,一些由工作站成员担任负责人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拉动村级经济发展的引擎。

有了工作站之后,一些工作站成员还牵头成立乡风文明建设理事会,移风易俗,让村民言行更文明、村庄更美丽。

清坪镇龙潭司村大坪小组工作站成员周国恩牵头成立乡风文明建设理事会,在理事会倡导下,该小组统一规划,掀起了自建家园的热潮。小组村民自筹资金30余万元硬化院子路,绿化院子空闲地,建污水管道、路灯、广场,组内面貌焕然一新。

咸丰县清坪镇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任元志认为,工作站让干群关系密切了,镇村工作减负了,社会正能量增加,歪风邪气减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强,等靠要少了,社会秩序、社会治安实现明显好转。

一站六联,连起民心

给咱咸丰一个赞!

来源:《半月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dC2Ys6XXmJIMBbcvJnxXw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