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法院龙凤女子法庭:
“柔性司法”,让公平正义饱含温度
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共7人,清一色的女性。
在距离恩施市中心约15公里的龙凤镇上,设有一个女子法庭——恩施市人民法院龙凤法庭。
这个小小的基层法庭组建于2017年2月,两年来她们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充分发挥女性在沟通协调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诉讼调解,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既感受到公平正义,又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用“五心”对待当事人
“杜庭长,我的案子什么时候能开庭?”3月4日,74岁的张大爷一早来到法庭,急切询问。“您别着急,法庭的收案数较多,我们会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尽量安排您的案子早点开庭。”女子法庭庭长杜炼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张大爷,微笑着解释。
张大爷因为婚姻纠纷,三天两头到法庭来,询问自己案件的开庭时间,每次杜炼总是笑脸相迎,“不管当事人为何而来,我们都要做到‘一杯茶、一句话、一双耳朵、一支笔’,以热心、细心、耐心、诚心、公心对待。”
去年4月,杜炼从恩施市法院民一庭调来女子法庭。“基层法庭审理的都是民商事纠纷,法庭不仅要公正判决,更重要的是让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女法官情感更加细腻,更有耐心,容易让当事人打开心扉。”杜炼介绍,法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会通过庭前调解、亲友团参与等多种方式,尽最大可能化解当事人的矛盾。
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不大,却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去年有一个执行案件,标的才4000多元,但申请人是一个以收破烂为生的老人,生活比较困难。法官经多方调查,先后5次前往被执行人可能居住的地点,最终在一个清晨找到了被执行人,并将执行款送到了老人手中。
将“法理情”融入家事审判
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庭气氛总是庄严肃穆。
在女子法庭,有个“家事纠纷调解室”。这里,被布置成了家里客厅的模样,摆放着玩具、书报,墙上画有卡通图案,透出“家”的温馨。
家事纠纷,是基层法庭审理最多的案件。“解决家事纠纷,不能只用冷冰冰的法律术语,而要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爱,达到消除对立、修复关系、实现家庭和睦的目的。”杜炼介绍,这样的陈设,能让当事人情绪放松,向法官说出真实的想法,促进家事纠纷平和化解。
女子法庭注重“柔性司法”,将“法、理、情”融入家事审判,既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也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该法庭法官申宝承办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中,年近80岁的老母亲将4位女儿告上法庭。申宝先后组织了3次调解,到老人其中一名女儿家做思想工作,还邀请她所在的村委会共同参与调解。最终,母女5人解开心结,达成了互相都满意的赡养方案。
繁简分流提高办案质效
龙凤女子法庭只有两名员额法官。去年该法庭共结案580余件,今年来,截至目前已收到200多份起诉书,开庭时间排到了5月份。
案多人少,怎么办?
为提升办案质效,她们启用了假日法庭、巡回法庭、网络法庭等多元审判模式。对于在外务工的当事人,如果案情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并能确定当事人身份的情况下,采用微信送达诉讼文件,并允许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出庭,大大节省了诉讼成本。“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申宝介绍,在处理一起邻里占地纠纷时,因为案情较为复杂、原被告间积怨较深,主审法官入户走访时发现3名被告均患有残疾,于是将巡回审判车开进村,在村民家门口开庭审案,既方便了当事人,有效化解了矛盾,也为当地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她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两年来,龙凤女子法庭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全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记者 杨康 通讯员 吉莉)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