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民族大学校园内,有一家“无人超市”,该超市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市民的关注。无人值守、24小时营业、自动感应商品价格,这种新兴的智能科技化零售方式,更新了州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3月6日,记者现场体验了这种“洋气”的购物方式。
体验:结账时间大大缩短
该超市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是我州首家24小时无人超市。
超市有两个门,正面是入口,右侧是出口。按照店门口张贴的提示信息,顾客进入超市,首先要用微信扫描入口处的二维码,注册个人手机号,并完成人脸识别信息。
“注册完成后,顾客在人脸识别摄像头下,不到1秒钟就能完成识别,入口的门就打开了。”该超市负责人康纪林说。
根据提示,记者拿出手机完成了注册,并进入无人超市。店里摆满了各种商品,零食、酒水、日用品、文具等一应俱全。康纪林说:“过一阵子,商品种类还会增加一些,比如水果、蔬菜等。”
记者选购了一瓶酸奶,走到结算区,把酸奶放入结算电脑屏左侧的“结算框”,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数量“1”、小计“8元”等信息。
在屏幕上触摸“点击结算”按钮,立即弹出一个对话框,选择微信或支付宝等方式,扫码完成购买。整个结算时间不超过半分钟。
当然,每件商品都贴有“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消费者在选定商品后,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结算,避免人员太多时排队等候。
“现在,州城绝大多数超市都是人工结算,有一两个超市安装了自助结算区,但需要顾客把每个商品逐一扫码后才能显示最后金额。而‘无人超市’比那种方式更智能,‘结算框’1秒钟最多可以感应240个商品。也就是说,一位消费者结算240个商品最多不超过1分钟,大大节省了时间。”康纪林说。
支付完成后,记者打开出口门,进入一个密闭检测空间。未携带店内商品或商品已完成支付,这个空间的外侧大门才能打开;若携带的商品未支付,会有语音提示回到店内完成支付才能离开,整个过程25秒内完成。
试运营:每天营业额过万元
虽然是“无人超市”,但最近几天,康纪林和他的团队还是忙得团团转。他们每天一大早就要到超市,不仅要上货,还要为市民和学生讲解注册和使用程序。
康纪林是一位“80后”,恩施市人,从事超市行业已有10多年了,大学所学专业就是市场营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阿里巴巴搭建的“无人超市”,便前往江苏、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考察,觉得“无人超市”大有可为,不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位,而且24小时营业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更是未来超市的一个发展方向。于是,他将这个“洋气”玩意儿引进恩施老家。
为何首家店面选址湖北民族大学?康纪林说:“学校人口集中,而且学生接受这种新科技比较快,所以先在学校开个体验店看看情况。”
该店于2月24日正式营业。自开业以来,每天的平均营业额在万元左右。“随着注册的人越来越多,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以后生意应该会更好。”康纪林自信地说。
“以前,这种规模的小超市至少要3个营业员轮班值守,每个月的人力成本不低于1万元。”康纪林分析,“无人超市”的出现,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对市民来说,购物更加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限制。
“目前看来,学生和市民对‘无人超市’的接受度还是蛮高的。毕竟,智能手机早就普及了,无现金支付方式随处可见。”康纪林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和市民的素质普遍提高了,试营业一周多,在后台监控设备中,从未见到进店偷拿商品和破坏设备的人。
按照康纪林的新年规划,今年,他将把“无人超市”逐步推广到全州8个县市,还将把超市与乡镇的农产品基地连接起来,让市民享受“从菜园到餐桌”生活的同时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和增收问题。
来源:恩施晚报 全媒体记者 杨亚玲 通讯员 郑婉瑶
链接:http://www.enshi.cn/2019/0308/707016.shtml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