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父子村医
通讯员 吴诗成
山雾雨路难行,难挡医者父母心。千难万险义不辞,包包云上摩托情。
这是利川市文斗乡回龙村村医陈华军和他父亲陈祖明,矢志不渝服务乡民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写照。
父子接力坚守深山
日前,笔者乘车3个多小时,从利川市城区来到回龙村。回龙村地处齐岳山余脉,圆圆的山顶云雾缭绕,陈家父子就住在海拔1600米的“包包云”上。从乡亲们口中得知,父子俩在回龙村、中原村一带,已为2700多名村民连续服务了50多年。
1966年,陈祖明开始在生产队当医生。1989年,因父亲病重,陈祖明回到了家,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2005年,年近花甲的陈祖明为接班人发愁。“大山位置太偏,村医难招。”陈祖明把目光放在幺儿陈华军的身上。
当年,陈华军正式取得利川市卫生局颁发的执业证书。
作为一名80后,该不该留在大山当村医,陈华军也有过挣扎。他的伙伴大多远赴江浙,看着同龄人陆续在村里盖起新房,陈华军心里五味杂陈。
一次,有位村民高烧,几天不退,送到卫生室时,已奄奄一息。陈家父子几番斟酌,确诊病情后立即用药,控制病情。“如果将病人抬到文斗乡卫生院,抄近路也得两个多小时,病情将被延误。”
“还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崇高!”从那以后,陈华军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为了乡亲不怕贴点钱
2014年,湖北省启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程序,回龙村的标准化卫生室还在规划选址中。为让村民早日享受到良好就医条件,陈华军找亲戚们借钱,盖了一栋新房。楼上是家,楼下就是村卫生室。盖房所欠的2万余元,直到2017年才还清。
为了村里孩子们用上安全疫苗,陈华军自费在办公室配了一台冰箱存放疫苗;为更快更好地整理乡亲们的健康电子档案,他自费将乡卫生院配的电脑更新换代。
实行基本药价后,陈华军看病只收基本药费。如果是父亲上山采的中草药,则不收分文。“只要大家相信我,花点钱不算啥。”陈华军憨厚地笑着说,家里的主要收入是靠妻子种的一万多株烤烟。
13年里,陈华军上山下乡,骑坏了五辆摩托车;走家串户,每年穿坏3双劳动鞋。
2013年,陈华军获评恩施州“百姓最信赖的医生”称号。
再难也不辜负村民信赖
陈华军说:“大家都说山路难行,但没有什么路我骑不过去。”
2016年正月初九,下着大雪。一大早,有4位病人家属打电话提出上门出诊要求。陈华军研究线路后发现,这4户人家海拔跨度从300米到1500米不等,分散在4个方向。其中,还有连老司机都不敢走的环断山。陈华军犯难了,但家属那句“只相信军娃儿的打针技术”又让他坚定了出诊的决心。
早晨8时,陈华军跨上摩托车,冒着大雪出门了。
山地湿滑,他连人带车滚进了路边水沟。雪水打湿了裤腿,摩托车座垫也湿了。他顾不得寒冷,使出全力把车推起来。
深夜11点,最后一户病人终于盼来信得过的医生。
第二天,陈华军高烧病倒,昏睡了两天。
陈华军说:“我不懂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只要乡亲们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来源:恩施日报
http://www.enshi.cn/2019/0306/706406.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