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野三关镇上李坪村村民谭正宇承包地里立起个新玩意儿,一块太阳能蓄电板,一个气象传感器,还有个信号发射箱,这到底是什么“黑科技”?
田间小气候数据采集、数据自动上传分析、触发预报预警、统一药剂防控,这一系列严密精准的运行程序组成了眼前这座功能强大的农田“电子眼”—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依靠实时测量田间气温、湿度等局部小气候指标,监测仪对马铃薯晚疫病孢子侵染状况进行科学判断,并预测最佳药剂防控时间,从而有效避免凭农户经验导致施药不及时甚至药物滥用。据巴东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人员介绍,监测仪不仅是晚疫病预警的“电子眼”,还会是全村老百姓的实时气象台,监测仪可联网反馈未来三天的巴东气象预报。既为安全生产站好岗,又为农户耕种准报农时,真正实现疫情气象齐手抓,预警预报两不误。
近两年来,在州农业农村局帮扶下,该村建起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马铃薯种薯繁育成为农户重要增收来源,去年更是为全村创收60余万元,今年上李坪马铃薯种植规模已达500亩,产值有望再创新高。农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是关键,科学防控是保障,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的引进一改农户在稳产增收上“靠天吃饭”的被动地位,真正做到监测在前、防控在前。坚持贯彻科技兴农、创新强农,用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上李坪村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州农业农村局驻巴东县上李坪村尖刀班 戴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