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母亲探望在扶贫一线的儿子 上演人在囧途

2019-02-26 20:35  

云上恩施报道 (鹤峰台记者夏咸恩 彭新华)“你母亲去看你,结果找到邬阳那儿去了,邬阳民政办的张磊主任帮忙,把你母亲送上车送回来了”。2月17日,陈金鹤接到了鹤峰县烈士陵园单位同事的电话,那一刻,他又是心疼又是感激。

原来,陈金鹤是鹤峰县烈士陵园职工,在该县中营镇岩屋冲村驻村扶贫,母亲已经是81岁高龄了,时常会犯糊涂,想陈金鹤时就会到处去找他,由于儿子有很久都没有回来了,放心不下儿子,陈母便独自前去探望,但是由于年纪大记错了儿子的扶贫地点,结果错去了邬阳乡。

“元旦时,她还因摔伤导致左手骨折,到现在还没彻底康复,我真的很担心,幸亏邬阳的同志们帮忙照顾,把我母亲送了回去。”陈金鹤感激的说道。

得知此事的同事,都被这位母亲深深感动,即使老得记不住事情了,却还是时刻牵挂着儿子。

2月22日,鹤峰县烈士陵园“尖刀班”班长梁斌专门打电话叮嘱陈金鹤,“你今天下午回去看看你母亲吧,顺便也回去洗个澡!”

原来,由于中营镇岩屋冲村海拔高,凌冻结冰面大,缺水,“尖刀班”成员洗澡都不太方便,陈金鹤自初七上班以来,就一直驻扎在村工作,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好好洗个澡了。

提起陈金鹤,梁斌不由竖起大拇指:“作为一名53岁且身体不好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长,近3年多来,他长年吃住工作在村,工作成效得到了战区及村支两委的高度认可,岩屋冲的老百姓也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幸福,这都离不开‘老陈’的努力负责!”

据了解,岩屋冲村有一半贫困户都是陈金鹤帮扶,村民们和陈金鹤相处的也很融洽,对他也称呼不一,有称陈队的,有称陈书记的,也有叫老陈的,还有部分叫陈主任。

“我要他们都叫我老陈,但是他们就是改不过来,我是一个非党员,这么叫我还真让我不好意思。”陈金鹤笑着说道。

“陈队长很关心我,不顾自己身体,为我的事跑前跑后,我心里十分感激他。”岩屋冲村村民吕金兰说道,吕金兰的帮扶人本是另外一位干部,因这位同事工作很忙加上自身又病重,于是陈金鹤便帮忙帮扶。

2014年,因为一场意外,吕金兰失去了丈夫张明山和自己的右小腿,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在读书,命运的打击像一记铁拳,将吕金兰打倒了,鉴于这种情况,村里将她纳入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驻村“尖刀班”也经常去看望帮助她。

在大家的帮助鼓励下,吕金兰重新振作起来,积极生产生活,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2018年,康复服务行动计划开启,陈金鹤注意到吕金兰的假肢已经磨坏,走路开始不稳当,于是3月份便帮她申请了更换假肢,但由于正是农忙,吕金兰抽不开身,于是错过了第一批。

轮到第二批时,陈金鹤又继续帮她申报上去,由于没有很好沟通,镇民政部以为吕金兰在第一轮时就已经换了假肢,便漏掉了她的名字,得到这个消息后,陈金鹤立马赶到残联,把她的名字补上去,最终假肢更换成功。

贫困户的事没有小事,不管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要按政策帮到搞到位,什么政策性补助没到位,我们都要仔细查,这是陈金鹤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今年上班,驻村“尖刀班”发现吕金兰有两年公益林补贴没有到位,陈金鹤通过去林站和信用社查询发现,因丈夫张明山逝世后,没有转户,公益林补贴一直打进了张明山账上,于是便帮她更换了户头。

“我觉得我能参加扶贫工作,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虽然累点,但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们看到心里也高兴。没有足够时间陪伴、照顾家人,我也很愧疚,然而扶贫工作难以割舍,只希望尽快圆满完成吧。”陈金鹤说。

图为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地,陈金鹤入户工作图片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