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囹圄,扼腕泪落。当如周处,慷慨赎过。斯是监室,涅槃浴火。”
一名在押人员创作并发表在恩施市看守所“阳光壁报”上的《监室铭》,感人至深。
今天日报君要讲的是恩施市看守所的故事↓
说起看守所,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高墙铁锁、戒备森严。被阳光文化环绕的恩施市看守所,让记者感受到了它森严而不冷峻、无情却有情的一面。在这里,法治的光芒和人性的温暖在高墙内交织碰撞,谱出一首首和谐旋律,奏响一曲曲感人乐章,让在押人员在这里燃起新的希望。
1.看守所内父女传承成佳话
崔建远,恩施市公安局退休民警,曾担任恩施市看守所所长,他在看守所工作了8年。8年时间里,他带领全体干警一起努力,将一个不达标监所,逐步建设成三级看守所、二级看守所,最后被评为国家一级看守所。
崔雪,现任恩施市拘留所教导员,曾在恩施市看守所工作9年,9年时间里,她从看守所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优秀的副所长。
崔建远和崔雪,都曾经在恩施市看守所干出了不凡的成绩。两人不仅仅是优秀的公安民警,还是一对父女。看守所内的这一段父女传承也成了全州公安系统的一段佳话。
工作中的崔雪。
2月19日,正值元宵佳节。一大早,恩施市拘留所内,又有4名受到行政处罚的人员被送到所里。
和平时一样,崔雪找到了一名因无证驾驶受到行政拘留的人员进行入所教育。她耐心地向被拘留人员宣传无证驾驶的危害,并给他讲解了一遍《道路交通安全法》。
到了10点30分,崔雪终于忙完,抽出时间来和记者见面。
初次见到崔雪,她那高挑的身段,利落的短发,秀气的脸庞,一下就在记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起自己的工作,崔雪笑着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在看守所的学习和锻炼。”
从 2006 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平凡而特殊的工作岗位上,崔雪用女性的温柔、善良和细致做出了成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监管民警。2012 年,崔雪被提拔担任了恩施市看守所副所长。2013年初,被恩施市政法委表彰为“十佳政法干警”。2016年,她被调到恩施市拘留所担任教导员。
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警察这份职业的向往让她高中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警校。
2007年2月,崔雪来到恩施市看守所工作。这个地方她十分熟悉,父亲曾在这里工作多年,她和母亲也曾在这里陪着父亲过了多个春节。
在崔雪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严谨、严厉、一丝不苟的人。在父亲、同事们的严厉教导和耐心帮助下,崔雪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监管民警,也成了看守所有名的“知心姐姐”。在这里,她曾经通过悉心开导,让女犯放弃自杀念头;聘请哑语老师与聋哑女犯沟通,打开女犯心结;帮助走错一步的女大学生重燃生活希望……
如今,在与看守所一墙之隔的恩施市拘留所工作的崔雪对工作仍然兢兢业业,她已经有两个春节是在拘留所里度过。她笑着说,小时候是母亲带着自己在大年三十与父亲团圆,现在变成了父母带着女儿与自己团圆,但选择警察这份职业她无怨无悔。
2.阳光文化成看守所内一缕暖阳
在恩施市看守所,有一个独创的阳光文化系列:
一组阳光歌曲,
一个自办的阳光警示教育台,
半月一期的《阳光报》,每月一期的“阳光壁报”,
每季度一本的《阳光文集》,
一支阳光文艺演出队
和每年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
所长郭兵
“我们希望用积极健康的形式告诉在押人员,高墙铁网里也有温情,让每个人主动思过、醒悟,鼓励他们重新建立面对人生的信心,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2008年,有了在押人员作词作曲的《悔悟》《高墙外的白云》两首阳光歌曲,2011年又创办了《阳光报》,随后建立了看守所内部的阳光警示教育电视台,播放在押人员自编、自创、自导、自演的阳光文艺节目。而每年一度的文艺晚会更被看作在押人员自己的春晚,通过唱歌、跳舞、朗诵等表演,大家表达对过错的悔悟和对亲人的思念,还能在电视里播出。
同时,在恩施市看守所办公楼楼道墙壁上,随处可见干警获得的各种荣誉图片,在英模的带领下,阳光照进高墙、更加瞩目。全国公安战线一等功臣、原教导员王志平,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荆楚十大爱民民警吴金华等一批英模,成为“平凡、奉献、爱岗、敬业”的“所魂精神”。有许多在押人员被精神感染,愿意主动配合警方调查,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长相斯文,戴着一副眼镜,很难将他与在押人员联系在一起,今年41岁的向勇,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而走错一步,换来了一身囚服。在看守所的这几个月,向勇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将自己思想的变化注入文字中,发表在《阳光报》上。如今,向勇已经在《阳光报》上发表了 4 篇文章,而这4篇文章也反映了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我在《阳光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给女儿、儿子的一封信》,第二篇是《良好家风》,第三篇是《悟道》,第四篇是《高墙外的一棵树》。”向勇介绍着自己发表的几篇文章,并吐露出为什么会发表这几篇文章。
当向勇刚刚来到恩施市看守所,真正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思念亲人的他写下了第一篇文章;而在有次看新闻联播,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良好家风建设时,他写出了第二篇文章;他将自己在看守所内的学习思想感悟写出了第三篇文章;当他在看守所内看着墙外的一棵树,渴望自由的他写出了第四篇文章。
他说,这段日子以来,自己的变化很大,每天通过读书学习,让自己的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切,与他在恩施市看守所阳光文化中得到的帮助密切相关。
3.“全国标兵看守所”
阳光照进高墙,带来许许多多的变化。作为目前全省两所“全国标兵看守所”之一,恩施市看守所成功的秘诀何在?
多年来,恩施市看守所全体民警坚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更新工作理念,开展管理创新,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普及科技应用,完善监所保障,不断深化公安监管工作职能,实现了公安监管执法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看守所跻身全国公安监管战线先进行列,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化解矛盾成果多次在全国推广。
监管安全无小事,只有坚持时时抓监管安全,才能保证监管事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监所不断深化勤务模式改革,实行管教专业化,由管教直接管理监室事务,监区内巡视、监控岗位实行两岗合一。坚持巡控、管教、综合岗位定期轮岗制度,使管教和巡控民警在业务上彼此熟悉,工作中做到互补。
按照总队要求,监所创新一日生活制度,按课堂式管理。启用了监室日志,科学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确保在押人员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室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增加了娱乐、自学的时间。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变革对公安监管工作的要求,恩施市看守所积极探索实践集监所智能管理、信息互联互通、民警减负增效、网上履职督导、社会互联共建于一体的“智慧型”监所建设,努力打造具有现代特色的看守所管理新模式,全面推动信息化在监所安全、管理教育、勤务改革等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向科技要警力、以科技促发展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恩施市看守所从“文化引领”的角度,用先进文化、主旋律文化阵地占领在押人员心灵空间,既体现人性化管理,又促进了监所和谐稳定。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
看守所注重监所环境建设,将监所建成四季花香、绿草如茵的园林式监所,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监管氛围。监所大门口竖立的“路”“思”刻石,办公楼悬挂的励志向上的名言警句,警醒着每个在押人员的灵魂。
反腐倡廉,要防微杜渐,必须警钟长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恩施市看守所利用丰富的警示教育资源,立足自身,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精心筹建,自2002年起,先后挂牌创建了“反腐倡廉预防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制警示教育基地”,对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两个基地”建成以来,监所坚持将对社会开放工作与警示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成为监所对社会开放的服务平台。
一枚枚奖牌,一项项荣誉,一桩桩事迹,是责任、是动力、是认同、是回报、是汗水、是血泪,它诠释着监管民警的浩然正气和不懈奋斗,为了捍卫法律尊严、人民利益和公平正义,恩施市看守所的全体民警将一如既往地一往无前,执着追求,义无反顾。
来源:恩施日报
https://mp.weixin.qq.com/s/IATX1YEJKr_126e-NxLtNQ
责任编辑:李安雯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