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诺!恩施建始“老万家”的四代义渡传承

2019-02-07 16:23  

图为:2019年1月14日,天寒地冻,老万依然守候在渡口。

图为:2010年11月26日,万其珍老人帮忙将两头肥猪牵下渡船。

图为:2019年1月15日摄,47岁的万芳权接过父亲的船桨,他是万家的第四代义渡传人。(水下拍摄)

图为:2019年1月15日,万芳权划船将乡亲们渡过河。

图为:2019年1月15日,万家祖孙三代人携力将渡船靠上岸。

图为:2019年1月15日,老万指着煤油灯跟孙女万红莉讲述祖辈开始义渡的历史。

图为:2010年11月25日,万家祖孙三代人在渡口石屋前。

图为:2019年1月14日,美丽的大沙河万家义渡在这里已传承百年。

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一条蜿蜒的小河划开了起伏的群山。

时隔9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重访大沙河渡口,百年义渡的老万家已经有了变化。已经77岁的万其珍老人坐在渡口石屋的火塘前,指着河里说:“我已经退休了,儿子接了我的班。”老万的儿子万芳权从父亲手里接过船桨,成为百年义渡的第四代传人。

义渡的事情,还得从万其珍爷爷那一辈说起。

清朝光绪年间,为躲避战乱和水灾,万作柱等几户万姓人,从现监利县逃难至建始县大沙河畔,被当地崔姓等世居乡邻宽容接纳。万作柱会游泳、会划船,眼见两岸乡邻为大沙河所隔,为报乡亲邻里关爱之恩,做了一条船,送村民过河,并承诺: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

1995年,万其珍应下了叔叔万术荣的临终嘱托,成了第三代义渡艄公。2016年万芳权接过父亲手中的船桨,将祖上传下来的“义渡”承诺再次传承。

就这样,从万家爷爷,到万其珍的父亲、叔叔,再到万其珍,以及儿子万芳权,万家人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里,勤勤恳恳地维系“义渡”的传奇。

万其珍老人先后获评“感动湖北2010年度人物”“中国网事·感动2010”十大网络年度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被授予首届“中华十大信义人物”、湖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百年义渡的万家人入围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

这两年,河对面的村民陆续搬走了,只剩下2户人家;河这边还有些村民需要到对岸去喂鸡、打柴,需要摆渡的人少了很多。虽说交班了,老万依然早出晚归,坚守在大沙河渡口石屋。他说:“只要有一个人过河,我就要在渡口值班,有人要过河,就喊儿子来,我至少可以干到80岁。”

孙女万红莉今年22岁,在湖北警官学院读大三,是万家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放寒假回家,万红莉经常到渡口石屋陪爷爷。渡口去年通了电,原来挂在石屋门口作灯塔用的煤油灯“下了岗”,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对这个老物件很好奇。孙女万红莉就会向他们介绍煤油灯的作用和万家人百年义渡的承诺。

万芳权今年47岁,万家百年义渡的第四代传人。除了女儿,万芳权还有一个儿子,今年23岁,在利川市做汽车油漆工,从小就帮爷爷撑船。万芳权说:“我祖辈的这个承诺已经坚守了一百多年,不能在我这里失信于人。妻子和儿女都很支持我,等我年纪大了,儿子接棒,只要有需要,就一代一代传下去。”

万芳权的家境在村里处于中等水平。利用不摆渡的空余时间,万芳权引进新品种蜜薯,带领70多户贫困村民种植了120亩。凭借“信义渡口”的良好口碑,2018年产出的30多万公斤蜜薯基本上卖完了。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