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吴曦 汪恒 利川台 蒋姮 通讯员 覃宇锋)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让易迁户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建南镇探索实施一系列举措,让每一户易迁户都能绑在产业链上,都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现在的建南镇,有明丽的小桥流水,有幽长的清水走廊 ,有宽阔的文化广场,还有漂亮的安置房……都为这里的易迁户构筑了美好的生活图景。事实上,这个安置小区带来的远不止于此。
她叫邓惠,三年前,在外打工的她,被查出淋巴瘤,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一家人猝不及防。才不到两三个月,所有积蓄就花光了,还借了二三十万。
通过几年的治疗,邓惠的身体基本康复,回到家乡,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住进了易迁房。上个月,小区内的一家企业负责人何仕贵,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公司还特意为她安排了质检工作,让她轻松了很多。
一大早,邓惠做完家务,便来到楼下的扶贫车间工作。
在何仕贵的工厂里,像邓惠这样的搬迁户就有20多人,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去年,为了让易迁户们能够就近就业,建南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一家航空袜生产企业。为让企业早入落户,党委政府为企业排忧解难,开辟了多条绿色通道。
发展产业,解决就业,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建南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都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乐福店集镇安置点,易迁户们不仅可以到附近的电子厂上班,同时还可以将手上的活带回家,在家挣钱。
谈起在家门口就业,镇里村民纷纷称赞,“在家里面做,可以带小孩,还可以照顾老人,剩下的时间也可以干一些其它事。”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政府为我们提供垫底资金,购买设备,给我们安装了一台专变,提供给我们,而且两个月开工,购买设备,全盘完成,超过了我的预想。”目前,电子厂里有13人,厂外有120人,其中贫困户有80户。年后将扩大规模,厂里增加到30人,厂外面增加到200户。
目前,建南镇在平镇、双龙、乐福店集镇、箭竹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先后建立了扶贫车间,大幅度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为全镇如期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川市建南镇党委书记吴兴灿对记者说:“下一步,一是要扩大车间规模,增加就业的人数,保证所有集中安置点的安置户就业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