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不通公路,肥猪卖不出去,恩施市龙凤镇猫子山村村民张长清眉头紧锁;因为电压低,钢磨成摆设,佐家坝村村民廖康国望“电”兴叹。
而今,4.5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张长清家门口,客商上门收购,张长清喜笑颜开。新增变压器用电有保障了,廖康国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喜悦溢于言表:这几年变化太大了!
道路通了
仿佛一夜之间,龙凤镇变“小”了。
过去3年,是龙凤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3年。全镇累计实施项目135个,累计投资40.17亿元。
3年来,龙凤镇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政策效应,实施一批道路交通、农村安全饮水、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
“路修好了,信息灵通了,技术提高了,茶叶收入比以往翻了番。”猫子山村村民刘啟斌感受到公路带来的便利。
金龙大道建成通车,三龙公路等城乡主干道建设快速推进,完成209国道、龙凤至龙马县乡公路改造,建成通畅工程60.3公里,实现村村通班车。
3年来,龙凤镇已完成公路建设306.77公里。道路通畅了,电压更稳了。3年间,龙凤镇建成金龙坝110KVA变电站,新建改造配电台区28个。集镇及18个村中心点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正在向“大山深处的互联网小镇”的新目标奋进。
全镇实施土地整理,近5万亩贫瘠地复垦变良田;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茶叶共3.7万亩,烟叶3050亩,蔬菜1.5万亩,特色小水果5000亩。
民心顺了
“家长放弃了进镇、进城送孩子的念头。”龙马民族学校教师黄朝伦非常自豪。
功能完备,设施先进。与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舞阳中学结成共同体,教学质量逐年攀升。龙马民族学校新学季迎来了又一批孩子“回巢”。
龙马民族学校是龙凤镇倾力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60亩、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900人。
与此同时,2013年,龙凤镇首先启动了1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2014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新建成的龙马卫生院配备医务人员20余人,开设病床42张,医疗环境改善,服务7个村,惠及周边两万多人。
双堰塘村日间照料中心、龙马居家养老中心及三河村互助式养老活动中心的建成,有效破解了农村老人留守难题。
吉心、双堰塘、青堡水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铺设管道167.38公里,解决两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喻家河水库项目有序推进。
3年间,学校、医院、养老中心、群众文化中心等一批惠民基础设施工程先后落地龙凤试点。
乡村美了
标准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和村卫生室一应俱全,双堰塘集中安置点,新房一栋挨着一栋,村子美了、靓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龙凤民族新镇、龙马风情小镇,青堡、杉木坝生态村,仿佛在一夜之间神奇崛起。
借力代建助推移民建镇,配套落实扶贫搬迁补助、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龙凤试点城乡一体化大提速。
3年来,试点启动5个中心社区、24个集中安置居民点建设(已建成6个);启动扶贫搬迁3800户,完成2363户。
龙凤试点对14个集中连片区域进行一栋屋、一院落、一条路、一口池、一块地、一盏灯“六个一”改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
800多户生态庭院、127户人工湿地,让新民居、新村庄、新社区与自然生态良好融合。
1502户特色民居改造、7945户庭院绿化、52公里通道绿化和6公里沟渠绿化让村庄变得更靓了。
得益于试点建设,龙凤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真正“脱胎换骨”。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沈宏臣 通讯员:田仁超 杨艳平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