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内的建设项目工地,农民工打卡上班成常态。
春节临近,农民工在外工作了一年,最盼望的就是拿了工资回家过年,可往往事与愿违,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老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还“跑路”!不怕当廉价劳动力,就怕当免费劳动力。
面对农民工欠薪“顽疾”,州人社局积极探索,创建“4+3”模式(即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制度、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制度、农民工欠薪金融授信代偿制度等“四项制度”,部门联席会议、追责问责、联合惩戒等“三项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工资款与工程款分账运行,开展拖欠工资问题专项治理。自推广“4+3”办法以来,我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欠薪总额和欠薪人数逐年下降。
恶意拖欠民工工资,一老板被判刑
日前,巴东县法院一审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恶意欠薪的易某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2009年至2017年,易某聘用工人在野三关镇从事房屋工程建设,共拖欠工人合计190多万元劳动报酬未予给付。为躲避工人讨要工资,易某逃至宜昌一建筑工地。自2017年12月后,易某停用原手机号码,致使外界无法与其联系。同年12月,工人们向巴东县人社局投诉。接到投诉后,巴东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多次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易某,均无任何音讯。2017年12月29日,巴东县人社局对本案立案处理,并作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易某3日内支付拖欠的工人工资,易某仍藏匿在外,拒不支付工人劳动报酬。巴东县人社局遂将本案移送县公安局处理。
2018年1月22日,巴东县公安局决定对易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侦查,同日,易某被列入网上追逃人员,宜昌市夷陵区公安局于2018年5月15日将其抓获归案。直至案发时,易某拒不支付31名劳动者劳动报酬共计199.3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易某在承建工程期间,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其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为打击农民工工资拖欠行为,国务院、省、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治理欠薪曾起到一定震慑作用。1月9日,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强化农民工欠薪治理,各地要优先清偿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导致的欠薪,对企业拖欠工资的,责令限期解决,逾期不支付的,依法从严处罚。
据了解,我州已在建设领域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化平台,截至目前,已采集项目信息1739个、务工人员信息6.11万人。10多个执法部门共享大数据平台,严肃查处欠薪案件,及时妥善处理欠薪问题或欠薪隐患,做到欠薪问题不解决不销账;加大欠薪失信惩戒力度,对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或因欠薪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依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并按规定对其实行联合惩戒,使欠薪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创建“4+3”模式,破解农民工“讨薪难”
恩施小伙刘勇,早些年赴省外多地建设工地务工,工资结账要等到年底,平时只支付几次生活费。年终结总账时,工程承包单位经常人去楼空。为讨薪,刘勇与工友们拉过横幅、举过牌子,甚至到机场去堵截包工头……
2018年12月底,恩施晚报记者在州城九尊上苑工地见到了做泥瓦工的刘勇,他一脸笑容,精神抖擞。前几天,他的手机收到银行短信提醒,11月份7000多元的工资已到银行卡。“打卡上下班,月月按时领工资。”刘勇高兴地说,与城市上班族一样领“月薪”,工资由银行“把关”,干起活来心里有底气。
年年讨薪年年欠,在一些地方成了农民工难以跳出的怪圈。州委、州政府一直把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面对农民工欠薪“顽疾”,州人社局自2015年起积极探索,创建“4+3”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工资款与工程款分账运行,逐项破解“怎么发”“发给谁”和“追欠难”难题。
截至目前,恩施州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已采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1822个,采集务工人员信息7.18万人;建设工程项目开设农民工工资准备金专户1601个;建设单位共拨付工资准备金18.34亿元;931个工程项目实现银行代发工资,12.9万人次农民工通过银行领取工资8.13亿元。已落实“四项制度”的建设工程项目无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发生。
自推广“4+3”模式以来,我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欠薪总额和欠薪人数逐年下降。农民工从拿“年薪”到领“月薪”,安心;用工方从“一本总账”到专款专用,省心;监管方从单打独斗到“大合唱”,用心。数据显示,2016年与2015年同比,全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欠薪总额和欠薪人数分别下降29.5%、15.7%和10.04%;2017年与2016年同比,分别下降50%、30.84%和58.7%。治理农民工欠薪的“恩施模式”先后得到省委、人社部的充分肯定,新华社、《湖北日报》等权威媒体曾多次报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省内外37个地市考察团前来学习参观,产生了较大的示范引领效应。
多次部署督办,确保春节前全部清偿
春节临近,州内工程建设领域又将迎来工程款结算高峰。以鹤峰为例,自2018年11月以来,该县开展建设领域治欠薪支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宣鹤高速公路、江坪河水电站等重点工程进行专项检查。截至1月9日,处理欠薪隐患3批次,为139名农民工追回工资301.8万元。这是全州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扎实开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一个缩影。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2018年11月2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视频会,会后我州召开全州视频会,对2019年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百日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狠抓欠薪治理制度落实落地,全面落实“四项制度”,严格执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清理排查欠薪隐患,对排查发现的欠薪问题和隐患,制定工作措施,督促限期整改;确保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零欠薪”;健全欠薪应急处置机制。
2018年12月中旬,恩施州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各县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包括对在建工程项目落实“四项制度”的情况、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台账和资金拨付情况、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等。与此同时,我州还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县市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
岁末年初,是检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成效的关键时间节点。1月9日,州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督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充分认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重点抓落实,对照问题清单,迅速化解问题,消除隐患,及时整改;强化实效抓落实,1月18日前,全州所有农民工工资必须足额支付到位,决不允许出现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集体讨薪事件和极端事件;严格纪律抓落实,对于工作不得力、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
在此,州劳动监察局也提醒广大农民工,务工之前一定要多个心眼,做到及时有效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应当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用人单位,一定要认准用工单位,弄清企业名称和相关负责人;其次,要有保留证据的意识,如劳务合同、用工单位的工作牌、工资单、出勤记录等,一旦工资被拖欠,要想办法拿到工资欠条等,向用工所在的劳动监察机构投诉。
来源:恩施晚报 全媒体记者 彭绪艳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9/0115/695335.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