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正风劲好扬帆 绿色崛起再起航——恩施州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19-01-11 08:55  

州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武陵逶迤,春潮涌动;清江奔腾,风生水起。

改革是新时代的最强音,改革是时代跳动的脉搏。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州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推动全州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力,非常之力必有非常之效。随着一个个真金白银的政策出台,一批批事关全局的项目落地,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措施落实,2.4万平方公里的恩施大地处处焕发勃勃生机,为建设“四大产业集群”、推动恩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谋定后动,画好一张“规划图”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既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州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改革东风起,千树花满枝。乘借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恩施州打造成为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战略定位,昔日偏居一隅的山区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了全省改革的“前沿”,定位更准了,标准更高了,平台更大了,恩施州如何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如何给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州委主要领导带头进街道、进社区、进农村、进厂房,坚持一线工作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撬动、城乡联动、平台促动、文化推动”六大重点任务,作出了加快绿色发展,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决定,明确了建设“四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对全州全面深化改革凝聚了新共识、确立了新任务。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年初,州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审议了《恩施州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在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改革精神的基础上,明确州级层面全年实施重点改革项目81个,其中省以上试点项目17个、省对州重点考核项目16个、自主改革项目7个,州领导领衔项目18个;经济领域改革项目23个、政治领域改革项目24个、文化领域改革项目4个、社会领域改革项目14个、生态文明领域改革项目7个、党建领域改革项目9个,进一步锁定了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吹响了全年改革的“冲锋号”。

真抓实干,压实一条“责任链”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改革决不能放空炮,而是要真枪真刀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振聋发聩。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关键是要抓住“关键的少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发扬“钉钉子回回脚”的精神,才能事半功倍、善作善成。

“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按照“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要求,聚焦恩施州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全年研究改革工作16次,研究具体改革事项65项,一批重大改革项目方案相继实施。2018年,18名州领导分别领衔1个重大改革项目,12名州领导领衔重大改革调研课题11个,并延伸到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层层压实责任。

督察考评是促进改革落地的“助推器”。按照党中央、省委关于规范督查工作的要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改革督查考评方式,在日常督察基础上建立“大督察”机制,对重点改革事项、重点改革领域督察活动大统筹、大联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发现的问题通报到具体项目、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对空喊口号的严肃问责,实行台账管理、逐项整改销号。同时,率先简化、优化考评程序,坚持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州直各单位、各县市改革责任是否落实、改革举措是否务实、改革成效是否真实、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是否增强,更加科学有力地发挥“指挥棒”作用。

动真碰硬,啃下一批“硬骨头”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随着改革进入新时代,改革的任务也进入攻坚期,需要面对的都是新挑战,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努力把改革进行到底。

一年来,商事制度改革、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营商环境改革等事关恩施州改革发展大局的重点改革议题,频频成为州深改组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州委、州政府坚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着力创优法治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印发了《州直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州级1062项依申请事项中,“马上办”142项,“一次办”399项,“网上办”694项。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州高新区率先推行产业项目“承诺审批制”,审批用时压缩至25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2018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先后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有力有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年关停煤矿45家,化解过剩产能315万吨,10家银行与拟转型煤企签订协议,10家煤炭转型企业获2.93亿元授信。全州70家煤企已有19家成功向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转型,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库存商品房443.69万平方米,消化周期控制在16个月以内,2018年全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5亿元、减税17.28亿元、降费3.85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绿色发展的“生命线”,恩施州责无旁贷、义不容辞。2018年以来,启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全州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达到5个,新增全国最美乡村2个,鹤峰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率先在全省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总山长的“山长制”,全面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河长制,还群众青山绿水。

同时,党的建设、政治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州县两级监委组建完毕,全省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州召开,恩施州改革经验得到推介。恩施州接访规范化建设有关做法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跻身全省首批试点。“一统三治、一站六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入选由法制日报社指导、法治周末报社主办的2018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推选活动。恩施民宿经验在全国民宿大会上交流发言……

以民为本,打出一套“组合拳”

一枝一叶总关情。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让更多群众分享到更多发展成果,既是衡量改革的标准,也是推进改革的目的。

什么是令人向往的城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州委、州政府的理解是“家”。家是幸福的港湾、温馨的乐园,坚持用“家”的理念爱护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2018年以来,州城启动了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城市改造,推进“四个三”工程和“五大建设”,如今入城道路宽阔大气,路边治理整洁美观,老桥改造雄姿再现、城区街道鸟语花香……群众纷纷赞叹城变靓丽了、街变干净了、路变宽阔了、人变精神了,这才是像样的旅游城市!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群众呼声最强烈的是什么、需求最迫切的是什么,州委、州政府就改什么。农民工的工资是多年的头疼问题,探索实行“4+3”模式,实施“四项制度”、建立“三项机制”,彻底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第 944 期以《借鉴恩施经验解决农民工欠薪顽疾》为题推介恩施典型经验。恩施州是全省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8年,州委、州政府创新脱贫体制机制,实行“八个到村到户”,组建2438个“尖刀班”,派出21545名干部进村入户,各项惠民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更足了、底气更足了。

民生问题始终是州委、州政府牵挂最多的,同时也是群众赞誉最多的。2018年,全州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5.3%,打出了一套民生“组合拳”,群众行路难、读书难、饮水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新征程是革故鼎新的舞台,新时代是砥砺奋进的年华,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信心再扬帆,击楫勇进再出发,共同谱写新时代恩施绿色崛起新篇章!

来源:恩施日报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9/0111/694323.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