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患者做手术。
胸痛中心奖牌。
恩施州心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元红(左二)到病房查房。
雷玉华对患者进行检查。
患者对医生的救助点赞。
导读
对于胸痛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州中心医院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这是全州唯一。成为“国标”不仅是对该院急性胸痛综合救治能力达国家级标准和水平的肯定,更为该院全面开启急危重症救治大平台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突发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心梗的患者来说,这无疑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急救高速路”, 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机。
该院胸痛中心主任委员、副院长王在平表示:在恩施地区建立起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用接轨国际的救治水平为恩施及周边区域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是州中心医院创建胸痛中心的初衷。作为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该院将创建胸痛中心作为衡量医院急危重症急救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力促建。联合专科优势与实力,内科心血管病中心、麻醉科、心胸外科等多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胸痛中心“主力部队”;与上海金汇通航公司合作,成为该公司直升机医疗救援项目基地医院之一,实现了即时响应的直升机医疗救援服务;牵头组建“恩施州胸痛中心联盟”,州内16家医院加入联盟。这些都为胸痛中心的成立与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12月28日,王在平在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主办的2018年度第三、四批次通过认证胸痛中心授牌仪式上,领取了这块代表着实力与荣耀的“金字招牌”。
该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内科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雷玉华介绍,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胸痛中心将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为区域内胸痛患者的健康服务。他同时提醒,急性心肌梗死最佳救治时间窗口为发病后2小时内。若能在发病后2小时内开通堵塞的冠脉,患者死亡率为1%左右;如果延迟到发病后6小时开通堵塞冠脉,则死亡率会升高六倍以上,所以,若出现急性胸痛胸闷,要及时联系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
ⓐ 急性胸痛国家专业认证,全州唯一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作为一种国际上较为推崇的特殊医疗模式,能让急性胸痛患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在第一时间按照医学常规和指南进入诊治程序,得到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
胸痛中心也是衡量医疗机构对急性胸痛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2016年,州中心医院就开始整合资源,由胸痛中心行政总监、医务部主任尹宁牵头,联合多学科、多家网络医院综合力量,探索胸痛中心的建设,建设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胸痛急症患者“绿色通道”,实现无缝对接。2017年,胸痛中心启动了国家认证工作,整合内科心血管病中心、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等院内多个学科,严格按照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
在此过程中,该院先后制定了20多个胸痛相关救治流程图,并通过实际运行发现不足,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优化。从中心建设启动开始,该院始终坚持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分析会的召开,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典型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保证胸痛中心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经过努力,2018年9月,州中心医院迎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现场核查,得到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是目前国际上的第三个认证体系,是在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和德国心脏病学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所确立的认证体系。该认证标准分标准版和基层版,是根据被认证单位可开展的业务技术、手术台次等标准而定。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要求更高更严。
2018年12月,喜讯传来,恩施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恩施自此有了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
ⓑ 畅通抢救渠道,开通绿色通道,挽救胸痛患者生命
急性胸痛患者中,最常见的当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悉,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2小时内得到及时、规范治疗的患者康复后,可以恢复到正常心肌机能的概率为95%。但如果2小时内未得到有效的救治,梗死的心肌将会逐渐坏死,且耽误的时间越长心肌坏死的范围越大,预后就越差,致残率和致死率将明显上升。尽最大可能缩短急性心梗患者总缺血时间,挽救缺血损伤心肌,改善患者预后,这是胸痛中心建立的意义所在。
2018年6月13日下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内科心血管病中心的病房内,杭州来恩施州支教的马老师刚刚经历过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摆脱“死神”纠缠。尽管身体还比较虚弱,但病情已经基本平稳的他仍打起精神向医护人员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该科主任雷玉华也握住马老师的手安抚道:“您千里迢迢从杭州到恩施州来支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障您的生命健康!”
马老师今年52岁,是杭州市一所职业高中机电专业的教师,由杭州市教育系统派驻到建始县职校进行对口帮扶,负责该校的教学工作。2018年6月13日中午12点左右,给学生上完课的马老师正在办公室里休息,突然感觉胸闷、胸痛,喘不上气来,同事见状立即将马老师送往建始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在建始县人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该院判断马老师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立即将检查心电图结果发往恩施州中心医院内科心血管病中心。雷玉华根据检查结果判断马老师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否则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随即,马老师被迅速送往州中心医院,并通过该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进行了紧急手术。下午4点23分,手术顺利完成。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生命与时间赛跑后,马老师终于转危为安。
在对马老师的抢救过程中,院前急救、转运、确诊近乎神速,从马老师进入州中心医院大门到送入导管室成功开通血管仅仅用了30分钟。这一切均得益于中心优化顺畅的胸痛救治流程、配合默契的胸痛急救团队和完善强大的硬件实力。参与胸痛中心创建全过程的内科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黄浩告诉记者,如今,患者在基层医院,甚至在救护车上完成心电图等相关必要检查后,医生就可将结果传到胸痛中心急救微信群,经中心专家判读后,心梗患者的病情即可尽快得到明确诊断,胸痛中心医务人员提前完善急救准备,待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后可直接进入导管室接受紧急手术抢救。
“绿色通道”使急性心梗患者的血管再通时间大为缩短,为众多心梗患者打通“心路”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据统计,仅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州中心医院共开展急性心梗急诊PCI手术172例。
据了解,自该院胸痛中心创建一年多以来,已通过“绿色通道”成功抢救250余名患者。这其中不乏多名无家属陪伴、无经济准备的患者,医院及医生均主动担责,“先救命,不谈钱”,通过微信、短信与家属沟通病情,取得手术同意,成功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同时,该科专家也提醒广大市民,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且与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关联性很大。预防该疾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一旦出现胸痛症状,要立即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免贻误病情。
ⓒ 急性胸痛治疗标准版认证为患者带来全新的生机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牵头制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指导全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加中国胸痛中心自主认证工作,也是各医疗机构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自我评估和对照检查的绝好契机,有利于促进临床实践和医疗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迈进,也是规范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行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差距的重要措施。
多学科协作是胸痛中心开启绿色通道、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2018年12月,市民邹先生家属拨打120,称邹先生已经持续性胸痛达1小时。接诊后,120急救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病情评估,并在转运途中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经诊断邹先生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手术抢救。心电图检查结果通过网络迅速传至胸痛中心值班医师手机上,经过简短会诊和征求家属同意后,导管室立即启动术前准备程序。
8分钟后,邹先生被送达到医院大门。此时他出现了意识丧失、主动脉搏动消失、室颤的危险症状,急诊科医师立即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此刻,邹先生生命垂危,随时可能再次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死神的镰刀正悄悄伸向这位36岁的青年人。面对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医护人员们明白,每一秒钟的延误都可能增加死亡的风险。在导管室激活后,内科心血管病中心会诊医师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急救手术,之后再补办住院手续。因其心肺复苏后出现躁动,在麻醉医师镇静协助下,介入医师在最短时间内开通了阻塞血管,使得其终于转危为安。随后在重症监护室稳定后被转入心内科监护病房。经过治疗,邹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并顺利出院。
雷玉华介绍,该院胸痛中心成立后,不断完善就诊流程及就诊机制,在充分尊重病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及其他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为原则,通过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协作,准确、快速诊断并早期识别各类高危胸痛患者,给予及时、专业、综合有效治疗。特别是通过冠脉介入治疗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早期再灌注,达到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的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血管,能极大降低死亡率,并最大可能取得良好预后,对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极大帮助,而同时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黄浩说,胸痛中心简化就诊流程,真正实现以胸痛患者优先为原则,为高危胸痛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接诊10分钟内能够完成心电图检查及诊断,并有独立肌钙蛋白检测仪,胸痛抢救室及胸痛留观病房。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及主动脉夹层进行快速诊断。通过这种专科协同的救治体系,能大大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日,并节约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该院内科心血管病中心作为胸痛救治的“主力军”具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和专业团队。国际标准要求为90分钟以内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血管,目前该院平均开通时间在60分钟左右,达到国际标准,并处于先进水平。
此外,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自成立后,不断加强与医联体医院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急救车车载心电图、医务人员的手机微信传递院前心电图、心电监护等信息,对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未到医院时即可启动急诊冠脉介入手术(PCI)团队,医联体医院确诊后通过手机微信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微信群,然后拨打胸痛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确认转诊,真正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为急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将在为本区域及周边地区胸痛患者搭建高效畅通的急救“高速路”上矢志不渝,坚定前进。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曾维明 通讯员 铁强 侯丹丹
链接:http://szb.enshi.cn/esrb/html/2019-01/09/content_126731.htm
实习编辑:陈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