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观察

2019-01-07 10:15  

让“文明”给力“闻名”——咸丰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观察

作为目前城市综合性竞争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申报要求严、创建难度大、淘汰率高,被誉为城市发展水平、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的“金字招牌”!

2017年,咸丰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县城,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取得了“门票”。而要想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是“入场券”。知难而退还是全力以赴?抉择摆在了咸丰县决策者和广大干部群众面前。

不创则已,创则一流。2017年以来,咸丰在全州八个县市中率先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让文明新风拂过“荆南雄镇”。通过文明创建,使文明精神在全县闻名,让文明精神扩大咸丰城乡社会美誉度更闻名,在唐崖河畔的青山绿水间交出一份别样的答卷。

凝聚最大共识

众所周知,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目前国内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价值、各地竞相追求的城市品牌。

想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究竟有多难?据介绍,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依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从县级提名城市中测评产生,省级文明县城是其创建前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由7个测评项目、58项测评内容、118条测评标准构成,另加30条被称为“负面清单”的动态管理措施,其中,重大环境污染、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12项实行一票否决。而放眼省内,103个县市区进入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的比例不足5%,可见竞争之激烈、压力之大。有人如此形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难:“基本不容易评上,评上也基本不容易守住。”

迎难而上,方显“荆南雄镇”本色。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初,咸丰县委、县政府就在多个重大场合和重要渠道“敲黑板、划重点”:文明城市“牌子”代表的是创建结果,城乡品质提升才是创建的核心要义。必须坚定“创必成”“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既重创城结果、更重民生改善,既重城市建设提升、更重市民文明培育,把创建的过程变成提高城市品质的过程,变成造福市民的过程。

高位推动,实招频出。咸丰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5名工作人员专事创建工作。该县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工作宣传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狠抓城市形象宣传,提高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整合社会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媒体开展创建主题宣传教育;加强新闻统筹协调和社情舆论引导,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舆论氛围,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家喻户晓,在全县范围内凝聚了创建共识。

形成最强合力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精细活。咸丰县秉持“严”标准,锁定“实”常态,坚持不懈地创,锲而不舍地追,以钉钉子的精神干。通过创建,让城市旧貌换新颜,老百姓享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什么是严?如何做实?咸丰县对照测评体系,拟订《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重点工作行动方案》,将5类28项主要任务细化到相关责任单位具体落实。这些任务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客运市场管理、集贸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道德素质提升等,大到城市形象,小到个人言行,形成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各方支持、合力共创的良好局面。

为让咸丰“颜值更高”,全县始终把城市环境整治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执法等部门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坚持常态整治、常态监督、常态推进,确保环境卫生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空当。特别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及时开展大清扫,对街道、市场、酒店及学校、医院周边乱象集中清理整顿。同时,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民生福祉更加“看得见、摸得着”,全县加强城市广场、无障碍设施、城区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大绿地、广场、公园、公厕建设和城市亮化、美化力度,主干道装灯率达到100%,路灯亮灯率达到99%以上。打通“断头路”,修复破损路,推进城市道路工程改造升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15%以上。县城绕城北线因大量行道树是樱花、银杏,赢得群众赞誉,亲切地称之为“樱花大道”“黄金大道”。

为了河沟“水更绿”,咸丰在“五沟一河”(瓦窑沟、太平沟、北门沟、东门沟、纸房沟,忠建河)治理上狠下功夫。对已损坏的边坡和护堤进行全面修缮,加强黑臭水体整治力度,管控好污染物排放,重点对水域边坡、滩岸、护堤堆积的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杂物、杂草进行全面清除,提升了公众对城市环保的满意率。

为了创建“更入心”,咸丰县以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为载体,在全县持续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持续推进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系列行动,持续抓好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优质服务活动,切实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展现最美风景

“康养沙坝美如画,农旅融合锦上花,村规民约共遵守,幸福小康人人有。”近日,咸丰县黄金洞乡大沙坝村美丽乡村景点,《村规民约》七字歌吸引了重庆、湖南等地游客。

在2018年开展的乡风文明建设和村庄环境专项整治中,清坪镇大石坝村修建环村路,要经过八组村民杨炳然的田土,他没有“借机生财”,而是无偿把田土贡献出来。环村路建成后,方便了周边千余名群众出行。

通过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提名城市,从城市到乡村、从硬件设施到全民素质都得到了提升,彰显出最美的咸丰品质,展现出最美的咸丰风景。

咸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办好“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人文课堂,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咸丰人”“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等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着力推进文明养成、培育文明风尚。活动中一次次心灵的触动、一次次情感的共鸣、一次次泪点的冲击,都推动了干部群众思想境界的升华。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也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通过道德讲堂,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咸丰县活龙坪乡村民黄玉珍的事迹被更多人熟知。咸丰县积极建好村级文化阵地,把宣传墙(牌)、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村响工程、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作为硬件建设重点。截至目前,全县263个行政村农村书屋、文体活动中心、宣传墙(牌)、党员服务中心、村村响工程建设全面完成,30%的村有文化广场。

通过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咸丰人”“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创评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社会形成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同时,倡导村规民约,传承家规家训,开展百姓宣讲,完善红白事理事会制度,推崇公序良俗。

望城坡千亩梨园、白岩美丽乡村、茶海大沙坝、羌寨麻柳溪……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景美人美的咸丰。如今在咸丰,干部群众自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文明是停车时车头朝外、是捡起唐崖河边一个饮料瓶、是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文明行为如春风化雨。

新景新气象,咸丰更闻名。记者毛国寅 通讯员谢杰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