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杨猛 实习生 邓慧 通讯员 徐甜甜 黄穗)改革开放40年来,恩施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看病“老三样”到高科技诊疗设备;从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分级诊疗、城乡医保,群众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恩施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持续稳步发展。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形成了以恩施市中心医院牵头,5个市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中心卫生院、8个卫生院和163个村中心卫生室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开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业务,逐步建立起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的模式,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看得起病是百姓最切实的获得感。自2010年2月,恩施市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2015年12月底,市中心医院实行诊疗、手术、护理、床位等服务价格不上调,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的收费新规定,2016年10月,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
谭在胜是恩施市沐抚居民,他患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疾病已经整整9年,需要长期的药物和打针来缓解病情。现在,他切身地感受到了药品零差价带来的福利。
除了药品全面零差价销售,恩施市卫计系统认真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医疗保障机制。2017年-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参保率100%。 至此我市贫困患者在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左右,门诊大病、慢性病报销比例达到80%左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编辑:董晶菁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