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杭州市与恩施州这两座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牵手的城市,又因茶结缘。杭州作为东道主,特意为恩施留出了单独场馆。恩施是唯一受邀请的地市州级代表,与浙茶、闽茶、桂茶等同台竞争。162平方米的恩施展馆内,7个品牌的恩施硒茶依次摆放,土家幺妹儿身着民族服饰为客人沏茶。
“好喝!”杭州市民朱女士品尝利川红和恩施玉露后,扫码拎走一盒利川红、一盒恩施玉露。三小时后,朱女士再次来到展台:“喝了意犹未尽,决定再买两盒利川红。”
这是杭州市尽全力帮扶恩施州做大做强茶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又一大举措。
茶叶作为恩施州六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如何解决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高度重视,将茶产业作为产业帮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于是,30余家大型浙江茶企结对帮扶恩施企业,带来资金、技术和全新经营理念,帮恩施茶融入大市场,加粗拉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杭州大力帮助下,恩施茶品质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进军欧盟有机茶市场。
高位谋划破解发展难题
早在2017年9月,浙江省长袁家军在恩施考察时就提出,将茶产业协作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随后,杭恩两地农业部门开展多轮对接,组织相关企业开展了8次专程互访对接,通过座谈会、协调会,汇集多方优势,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多点选择、择优协作。在恩施市、宣恩县和鹤峰县提供的合作方案基础上,经多方论证和征求企业意愿,选择了恩施市龙马镇为协作提升发展示范基地,恩施市金果茶叶(州茶叶协会会长单位)为主要的项目协作发展合作伙伴。二是梳理问题,狠抓落实。在项目协作发展过程中,引导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秉承互惠共赢的目标梳理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加快项目落地。三是出台政策,加快进度。杭州市农业局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杭州茶企投资或合作发展恩施茶产业提升工程,同时整合杭州对口帮扶项目和资金,帮助恩施茶产业品牌建设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等,恩施州也在土地、项目、企业注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杭州将深入实施恩施茶产业提升帮扶工程,计划到2020年,落实每年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带动3.7万亩茶园发展,使1.2万户茶农直接受益。继续引导鼓励杭州、恩施两地茶企紧密合作,建立原料茶示范基地、开展品牌营销合作和支持、拓展茶叶衍生产品生产研发。”杭州市副市长王宏情真意切。
优化品种建设生态茶园
恩施当地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茶树种类繁多,茶园较为分散,茶农各自发展,在规模和生产上都缺乏有效的组织,也缺乏领头企业在茶叶品质上的把控。对此,工作队将各县市产业帮扶重点放在规模化生态茶园建设上,增加茶园种植面积,优化茶树品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将分散的茶园整合为成片的产业园。恩施市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从300多亩茶园逐步发展到1600多亩,九成以上茶农加入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后,仅茶叶收入,就可为社员人均增收6000元。
同时,杭州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从茶树选种、种植技术、灌溉技术、田间管理等入手,突出恩施有机特色,全面停止违禁、高毒农药使用,按杭州标准化要求培管茶园,提高茶园质量安全水平。
为不断提高茶叶档次,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鹤峰县35万亩茶园正向有机产业转型。目前,在上城区的帮助下,中国茶科所在鹤峰县成立武陵山区成果转换中心,帮助鹤峰研发特色茶品种、建立示范生产线、固化技术规程,已转化有机茶园近10万亩,鹤峰县正全力实现“全域有机”,力争成为中国有机茶第一县。
建产业链推动市场销售
恩施硒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后,第一家将总部注册在恩施的杭州电商企业。“这家企业由上城区牵线引进,已迈入快速发展轨道。”在鹤峰县挂职担任扶贫办副主任的杭州市上城区干部罗亨斌介绍。
该公司注册成立“硒山寻”品牌,借助鹤峰富硒农产品资源,将有机茶叶、高山小土豆、腊肉等农副产品,通过品牌包装升级,实现了“互联网+”品牌运营,提高产品附加值,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好的收益。
“公司销售额目前已突破980万元。”恩施硒语负责人程晨说,但这距离他们预期的5000万元销售额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鹤峰县已被纳入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拥有强大互联网“基因”的杭州市能为鹤峰县的“互联网+”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利用杭州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助力包括鹤峰在内的恩施州农产品销售,是一大重点。”杭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戚建国说。
线下的国际化展销平台,也将成为鹤峰茶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戚建国表示,在今后的国际茶博会上,杭州将继续发挥优势,让鹤峰茶、恩施茶打响。
恩施茶产业在茶叶品类和茶叶精深加工上较欠缺。工作队牵线搭桥,浙江新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湖北金果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在恩施市龙马风情小镇建成一流的现代化茶叶示范产业园。目前,已建设全流转生态示范茶园770亩,安装碾茶生产线两条、抹茶碾磨线一组,已正式投产。全年累计采摘(收购)青叶114.4吨,生产碾茶22.5吨,产值165.9万元。产业园共增加农户就业105人,带动332户茶农(其中贫困户158户)增收425万元。到2020年,该产业园预计将直接带动4000亩茶园提升发展,为1100户茶农年均增收2800万元。
为进一步打通恩施茶的销售渠道,工作队利用杭州作为全国电子商务中心的特殊优势,积极推动“互联网+茶叶”销售,线上线下融合一体,为恩施茶拓展销售途径。杭州艺福堂、杭州茶厂和正浩茶业三家杭州知名茶企联合成立恩施州龙马聚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2018年5月24日挂牌运营以来,已举办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300人次,研发茶叶新产品3个。共销售恩施州地产茶叶322吨,销售额1450万元,带动农户3545户,促进茶农增收580万元。
打造品牌提高脱贫效益
为了扩大恩施茶的品牌影响力,2018年5月,“恩施硒茶”体验馆在杭州市茶都名园揭牌。体验馆由恩施州茶产业协会牵头,由杭州市农业局具体帮扶,利用杭州市丰富的茶业资源,通过品牌包装升级,注入更多的文化和情怀。通过新经济、新零售的业态,与电商渠道、社交电商等多种模式,提升恩施硒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恩施硒茶推出大山。
在中国国际茶博会、万人品茶大会等大型茶事活动中,杭州市也专门辟出展位供恩施推介。2018年,工作队组织恩施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电博会等,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介恩施茶。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恩施5款硒茶产品荣获茶博会金奖,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网红”茶叶。
未来,通过独营、连锁、加盟等形式,恩施硒茶与杭州茶产业还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杭州会进一步加大对恩施当地茶产业人才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加工技术人员、品茶员、茶艺师培训,为恩施培养一批茶叶专业人才。
茶叶是恩施州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州每年通过茶叶产业可解决10万农民的就业问题,共减少约15万贫困人口。2017年,全州8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到408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6%。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市正积极发挥“中国茶都”的优势,让恩施州成功搭上茶产业发展的快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恩施硒茶走出深闺,走向世界。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胡建亮 记者 赵北平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9/0103/691844.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