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像"淘宝"!湖北首个互联网法庭4个月审结3000起案件

2018-12-26 11:52  

 一根网线,两台显示屏,一个麦克风,三名分别来自湖北武汉、北京、浙江的原被告跨越了1800余公里,出现在江夏区人民法院互联网法庭上,法庭审理的是一起涉2000元借款的互联网平台民间借贷纠纷。

12月25日,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江夏区法院设立的这个湖北省内首个互联网法庭,4个月来,审结类似的案件整3000起,而且“这些案件全部实现互联网在线庭审和电子送达”。

这对于一个只有3位法官组成的法庭,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12月18日上午10时23分,法官邓莉法槌一敲,庭审正式开始。原被告均没有坐在原被告席上,而是出现在法庭的屏幕上。胡某、岳某因借2000元没还,被江夏某公司推上被告席。庭审现场与平时现场无异,分别身处湖北、浙江、北京的三名原被告,通过视频进行了激烈的质证和辩论。

岳某在答辩中陈述了自己的理由:互联网平台约定的利息超过了法定利息的36%,对方属于违法行为,他本就应该不还。而原告认为,借钱还钱,天经地义,超过法律保护范围的利息可以不要,但本金1544元及部分合法利息及律师费一分也不能少。

法官助理赵思骞告诉记者,开庭前,技术人员进行了半个小时的网上调试,确保网络畅通,原被告同时在线,与当事人协调。据了解,江夏这个互联网法庭目前有三个法官和三位书记员,同时配有专门的互联网技术人员。

庭审很快结束。法官邓莉介绍,互联网法庭最多可同时容纳10名原被告同时上线,如果批量案件原被告人数过多,可采取分批审理,一般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当天该案审理过程中,因为一名被告自身线路原因用时稍长,但案件审理仍顺利完成。

足不出户可打四类官司

◎互联网购物纠纷

◎互联网合同纠纷

◎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民间借贷纠纷

◎双方申请人申请在互联网上审理的非涉网纠纷民事案件

江夏区人民法院互联网法庭庭审现场

“互联网法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要约定好,法官可随时在网上开庭”。法官助理赵思骞向记者演示了互联网法庭立案和开庭的程序,其实也很简单,通过支付宝绑定身份信息注册登记,直接进入江夏法院的互联网平台,注明“我是原告”进行身份确认后,法庭通过智能技术审查完原告身份信息和案由后即可立案。

举证通知、应诉通知、开庭传票、起诉状副本等全部按照合同双方约定的电子送达方式,被告也通过注册绑定身份在网上进入平台应诉,在网上提交答辩状,交换证据和质证,约定开庭时间后即可足不出户,点击“我是原告”“我是被告”,即可在网上开庭打官司。

目前,江夏法院互联网法庭有四类案件,可完全实现“足不出户”,打起官司几乎像在网上“淘宝”一样:互联网购物,互联网合同纠纷,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民间借贷纠纷,以及双方申请人申请在互联网上审理的非涉网纠纷民事案件。

为该互联网法庭提供技术支持的共道公司也是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技术提供商。该公司技术负责人章汝霖称,互联网法庭从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到裁判,每个环节全流程在线,诉讼参与人的任何诉讼步骤即时连续记录留痕,当事人可以“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完成诉讼。

在该案审理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趁等待另一个被告上线的空隙,被告岳某还轻松地在视频里哼起了京剧。表明他应诉的心情还比较轻松。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万勤 通讯员涂莉杨睿

原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wptjSWX100

实习编辑:向静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