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针一线绣鞋面,韩恒涛的手上功夫不输绣娘。1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珞狮路洪兴巷博文花园的俊安剪纸工作室,见到了第四代韩式虎头鞋传承人韩恒涛。印象中缝制虎头鞋的人都是“奶奶辈”,但眼前却是一个“95后”的帅小伙儿。 今年23岁的韩恒涛自幼喜爱手工,2011年他在网上与武汉“剪纸王”金俊安相识,2014年从陕西咸阳专程来武汉学习剪纸,却在金老师的建议下,重拾自己的家传手艺——制作虎头鞋。
图为:教社区居民做虎头鞋。 生于咸阳的韩恒涛自小看着母亲和奶奶在家为别人代工缝制虎头鞋。12岁他开始给母亲打下手,母亲做鞋、他裁布料,这一裁就是七八年,接着裁鞋样、纳鞋底、制作鞋面绣花、缝制上鞋……
图为:用来捻线的陀螺是母亲传下来的老物件。 步骤说着简单,却要靠精细的手艺,这是现代科技难以做到的。韩恒涛说,“光缝制鞋底就有许多讲究,用浆糊将布料一层一层粘起来,晒干后做鞋底材料;按鞋子的尺寸剪鞋底形,再包边纳鞋底。鞋底花型分平底和花底,花底好看防滑,但并不好纳。”
图为:缝制鞋面。 而鞋面最难的是绣上面动物的神态。韩恒涛习惯鞋面粘好后先缝制动物鼻子,“不做鼻子眼睛就无法对称,当然一个人一个方法。”鞋面绣好,再将鞋面鞋底缝制到一起。
图为:纳鞋底。对于手艺熟练的人,缝制一双简单的虎头鞋,需要三天。“一天差不多做八九个小时,三天不能停”,韩恒涛补充道:“停了你做不完。如果要纳鞋底,就得四天。你看我做的鞋子很多是花底,纳这样的鞋底就得整整一天时间。”
图为:社区的孩子都喜欢这位大哥哥做的虎头鞋。 一转眼,韩恒涛来汉已经四年。谈到未来,他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我非常喜欢传统手工工艺,这些传统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如果没有传承,未来知道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会一直坚持。”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祀典》这样描写,老虎自古被赋予吉祥寓意,成为驱鬼辟邪的吉祥物,孩子穿着虎头鞋的风俗也流传甚广。
来源:图/楚天都市报 记者邹斌 文/楚天都市报 记者李月媛
原链接:http://photo.cnhubei.com/2018/1217/407632_6.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