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发展之基——来凤决胜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之三

2018-12-14 09:07  

来凤特色资源丰富,拥有凤头姜、藤茶、松花皮蛋、金丝桐油等特色产品,有“中国金丝桐油之乡”“中国藤茶第一县”之称。来凤还拥有“中国杨梅第一树”“中国佛教江南第一寺”。

精准扶贫,来凤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互联网+”助力整县脱贫。

特色产业助脱贫

12月6日,来凤县绿水镇田家寨村油茶基地,数十名村干部与百余名村民在培管油茶。

田家寨村是来凤县185个村7个农村社区产业脱贫村之一。产业脱贫,田家寨村成立油茶、四季联华、猕猴桃、倾城等4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茶600亩、藤茶500亩、白茶200亩、小水果120亩、大头菜500亩,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与产业链连接。

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来凤发展藤茶7.2万亩、油茶10.5万亩、绿茶2.5万亩、小水果8.5万亩,出栏生猪35万头;全县46个重点贫困村,每村基本建成一个支撑脱贫增收的规模主导产业,每个集中安置点力争建设一个以上配套扶贫产业。

按照“121+X”(每个重点贫困村形成一个规模主导产业,成立一个以上农民合作社和一个农民金融互助社,对接一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链接若干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培植重点贫困村规模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藤茶、油茶产业。到今年底,46个重点贫困村基本形成稳定主导产业,人均达到1.5亩特色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形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达到80%以上。

结合精准扶贫,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加工企业引进和培植,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样板,落实基层农技人员联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制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用好“世界硒都”地域公共品牌,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的富硒产品,打造“来凤藤茶”“武陵红”“硒都黑猪”“阿塔峡土鸡”“凤菊”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富硒”品牌。

生态旅游助脱贫

12月8日,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彭成兵夫妇的农家乐宾客满座。

“能开农家乐,得益于村里的大力支持。”彭成兵说。

精准扶贫,舍米湖村利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特色村寨”和“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荣誉称号,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舍米湖村的主导产业。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来凤将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精准扶贫产业之一。

来凤森林覆盖率55.7%,自然风光秀丽,境内有酉水三峡、卯洞、杨梅古寨、仙佛寺等景区。

来凤整合项目资金5亿多元,恢复重建仙佛寺景区,使千年古寺从1个景点变成8个景点,景区容量扩大了数十倍。重点打造的杨梅古寨景区,成为湖北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样板。筹集资金2亿多元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后,百福司镇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湖北旅游名镇”。通过招商引资,投入资金6亿多元,完成了“诗画土家、浪漫水城——喳西泰”一期工程,成为游客和来凤、龙山两县市民品尝美食的集中地之一。

围绕景区建设,完善“大配套”。来凤县投资7.5亿元兴建了龙凤文化中心和龙凤体育中心,凤城全面实现绿化、美化、亮化,世纪金源、凤鸣山庄等5家具备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和一批商务宾馆相继建成营业,旅行社、农家乐、农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旅游业带动24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全县发展乡村客栈、民宿8家、农家乐368家,建成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入选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9个、全国传统村落保护村10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

“互联网+”助脱贫

12月3日,来凤县翔凤镇“鸟鸟客”O2O体验店老板、源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生福的手机响个不停。工人们忙着把野鸭皮蛋、面条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现在足不出户,大雁野鸭每天在网上和基地销售额超过2万元。”张生福说。

源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雁、野鸭,兼生产野鸭皮蛋、野鸭咸蛋、野鸭面条等产品。2015年,张生福建起“鸟鸟客”O2O体验店。

体验店建起后,张生福的大雁、野鸭及其他产品畅销上海、武汉等地。

来凤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县电商运营中心,开展了线上代购、代卖和便民服务。完善了县电商运营中心、乡镇服务中心站和村级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建成了县电商运营中心和相关电商企业线下体验馆,组建专门线上运营团队,主推该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全县现已建成乡镇级电商服务站点8家、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62家,覆盖率达到88%;其中重点贫困村46个,已建村级网点39家,覆盖率85%。9月底,全县电商村级站点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县已有“供销E家”“邮乐购”“淘实惠”“京东来凤特产馆”“京东来凤扶贫馆”等大型电商平台,建成了“武陵山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凤头姜”“杨梅古寨”“畜禽产品”“鸟鸟客”等电商体验馆,运营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已建成运行。

2014年11月至今,全县农产品累计网络销售额约1.2亿元。

来源:恩施日报

链接:http://www.enshi.cn/2018/1214/688235.shtml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