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水布垭库区是恩施州可通航里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涉及县市最多、开发价值最大的封闭型内河航道。为掀开这一江清水绿色畅通、对外开放、平安幸福的新图景,恩施州开启了一系列专项整治。
下好航道“一盘棋”,打造“绿色通畅”新名片。“十二五”期间,恩施州争取交通运输部投资6190万元,启动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的航道整治工程。经过航道工程整治,110公里航道分段达到Ⅳ级、Ⅴ级航道通航标准。并按照“先通后畅、先易后难、分年实施”的原则,开始探索航道养护市场化改革的新旅程。成立州港航局及当地海事、水利水产等部门的联合督查组展开“清网”行动,通过对清江流域水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取缔网箱养殖及拦河抬网,拆除网箱4300多口,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清江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实现清江流域“河不见网、岸不露线”。
扮靓港口“一道景”,建立“对外开放”新品牌。恩施州开启了“生态港、战略港、枢纽港”三步走。一是港旅互动。依托景区为核心资源,打造优质旅游品牌;建造环城游憩带,改善长江巴东段库岸环境;二是港安共存,打造战备港。在主城港区规划一处锚地,可停靠大小船只50艘;规划建设三峡翻坝运输港区,力促荆门—宜昌—巴东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落地,规划建设能源运输港区,解决成品油过三峡枢纽的效率、安全、环保、损耗问题,满足川渝地区成品油市场需求,油品年吞吐能力达到160万吨。三是港产互融,打造枢纽港。同步推进“水、公、铁”,打造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巴东港辐射能力;并推进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完善港区配套功能,建设泊位40个,推动港工互动,积极发展临港工业。
架起渡口“连心桥”,贴上“平安幸福”新标签。为改善渡口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使老百姓坐上放心船、过上平安渡,恩施州抢抓国家对渡口达标“以奖代补”的机遇,秉承“改造一处渡口,根除一处隐患,促成一个亮点,造福一方百姓,保障一方平安”的理念,遵循“渡口建管、乡村主导;坡岸硬化,设施配套;客渡船适航,渡工持照;安全规范,方便可靠”的方针,积极争取渡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从2005年起,恩施州启动了渡口达标工程,将全州100多个渡口全部纳入达标建设规划,将22个有条件的渡口纳入“渡改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截至2010年,全州渡口达标改造共投入资金已逾2000万元,农村渡口达标改造率实现100%。
供稿:恩施州交通运输局,通讯员:岑仲阳
(责任编辑:江思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