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1月26日,在恩施州宗雅建设项目工地,农民工打卡上班,工资无忧。(视界网王群摄)
年年讨薪年年欠,在一些地方成了农民工难以跳出的怪圈。
恩施州依靠制度设计,探索“4+3”办法,即实施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农民工欠薪银行代偿“四项制度”,建立联席会议、追责问责、失信惩戒“三项机制”。“四项制度”和“三项机制”环环相扣,逐项破解“怎么发”“发给谁”和“追欠难”难题。
自推广“4+3”办法以来,恩施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欠薪总额和欠薪人数分别同比下降64%、58%和74%。2018年春节,恩施州仅出现21件欠薪隐患。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实施“4+3”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至今实现欠薪“零发案”。
恩施州改革办负责人介绍,农民进城务工收入是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4+3”办法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农民工安心——
从拿“年薪”到领“月薪”
按照恩施州政府相关制度,施工企业在开设好农民工工资准备金专户后,建设业主一次性将工程标的额的3%作为工资保底专款拨入该账户。待工程正式开工后,建设业主每月再按工程标的额的3%拨入施工企业的工资准备金专户,施工企业按月支付农民工工资。
11月12日,农民工李良平等8人来到巴东县劳动监察大厅,诉称某建设公司拖欠他们在大面山旅游工程的工资1.8万元。经查,该项目在银行开设了工资准备金专户,缴存了工资准备金。接待人员遂拨通施工方电话,负责人称李良平等是刚来的临时工,上月发工资时遗漏了。当天下午,8人的银行卡就收到了欠薪转账。
恩施小伙刘勇,早些年赴省外多地建设工地务工,工资结账要等到年底,平时只支付几次生活费。年终结总账时,工程承包单位经常人去楼空。为讨薪,刘勇与工友们拉过横幅、举过牌子,甚至到机场去堵截包工头……
11月9日,在恩施州城九尊上苑工地,记者见到做泥瓦工的刘勇,他一脸笑容,精神抖擞。前几天,他的手机收到银行短信提醒,10月份7000多元的工资已到银行卡。“打卡上下班,月月按时领工资。”刘勇高兴地说,与城市上班族一样领“月薪”,工资由银行“把关”,干起活来心里有底气。
用工方省心——
从“一本总账”到专款专用
2016年8月,恩施州晟达建安公司将承建的建始县圣竹绿苑商住楼建设项目工程款,支付给工程项目经理,后被挪作他用,60名农民工迟迟未领到工资。此前,该公司还曾多次因未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将工资支付给包工头,导致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推行“4+3”办法后,晟达建安公司2017年度在建始承建的9个在建项目均对标执行到位,9个工资专户存入工资准备金300多万元,通过银行代发473名农民工的工资,告别了“欠薪”的纷争与烦恼。
杨烈兵,湖北荆首建设工程公司恩施分公司负责人,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因为“欠薪”所迫,受过建筑方、施工队等各方委屈,还上过法院、当过不该当的被告,甚至曾想“金盆洗手”。
今年3月,杨烈兵承接州城金山壹号房地产项目后,主动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接。目前有200多名员工,实名制信息清楚,工资日清月结,各方都不再为筹发工资犯愁。“让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运行,不再搅和成‘一笔总账’,做到专款专用并直达农民工本人,为施工企业减少了用人和垫资风险。”杨烈兵神情轻松地说,“4+3”办法整顿规范了市场秩序,让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监管方用心——
从单打独斗到“大合唱”
“以往每到年关,各类讨薪案件‘井喷’式爆发,我们应接不暇。”谈到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恩施州人社局局长郑开廷说,现在只需点一点电脑鼠标,所有进系统的工程项目的工资支付情况一目了然,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与以往不同的是,“4+3”办法实施后,恩施州将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层面,建立以州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州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州人社、住建、交通和水利等职能部门联合,搭建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平台。
全州建设领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管理化平台,目前已采集项目信息1739个、务工人员信息6.11万。10多个执法部门共享大数据平台,严肃查处欠薪案件,及时妥善处理欠薪问题或欠薪隐患,做到欠薪问题不解决不销账;加大欠薪失信惩戒力度,对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或因欠薪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依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并按规定对其实行联合惩戒,使欠薪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来源: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李彦睿 通讯员李洋金海
原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wFaASy1100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