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中央主流媒体“组团”到恩施开展民族医药新闻调研

2018-11-22 17:38  

11月19至2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婵带队,国家民委文宣司、经济参考报、人民网、人民画报、《中国民族》杂志、中国民族报、民族画报、中国中医药报7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一行13人到恩施、利川报道调研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状况。省卫生健康委中医处长李涛、州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何毅、州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祖旺等陪同调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严婵与老中医田先彩讨论交流

19日,中央主流媒体新闻调研组一行来到恩施市中医院采访土家名医、恩施州中医大师田先彩。田先彩曾被加拿大的医学博士称为“一台核磁共振仪”,以其在骨科病诊治上有独到之处,对各类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类风湿,股骨头坏死,骨结核,骨髓炎的治愈率均在95%以上。他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四篇获“国际金奖”,1997年入选《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业绩名典》和《大陆名医大典》,并被国际互联网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评为世界名医。“田先彩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被列为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州中心医院院长李拓介绍自制民族药情况

恩施州民族医院调研座谈会现场

在恩施州民族医院调研座谈会上,杨祖旺汇报了恩施州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情况。他指出,近年来,恩施州充分利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高位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资源型“药库”建设成为产业型“药谷”。目前,全州有县级以上中医民族医疗机构8个,全省文明中医民族医院3家。全州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民族医药科,6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中医民族医药服务,形成了以县市中医民族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干、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中医三级服务网络;全州通过“三堂一室”创建,已建成81个国医堂,7个名医堂、7个养生堂、34个知名中医工作室;持续加强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目前,全州共创建全国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1个,州级中医重点专科21个,基本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药、人有专长”的专科专病诊疗体系。恩施州民族医土家医、苗医等在临床诊疗上体现出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咸丰县中医院苗医土家医风湿病专科于2006年4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成为国家级民族医重点专科;全州中药材基地初具规模,重点推进了12个中药材万亩乡镇、48个中药材千亩村和紫油厚朴百里长廊产业带建设,中药材基地达130万亩。常年人工种植品种近60种,常年收购贸易中药材品种近300种,年上市交易量14万吨,成为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山药用植物园--华中药用植物园,保育道地药材资源1680种。制定了20个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规范,被发布为省级地方标准。建设了30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巴东玄参基地、利川黄连基地、恩施黄连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证,目前,国家已对鸡爪黄连等10个道地药材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座谈会上,老中医们与媒体记者讨论交流

随后,与会名老中医们围绕少数民族医药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医药教育和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央主流媒体记者们进行了讨论交流。


到利川民族中医院调研

20日,新闻调研组一行深入利川民族中医院、建南镇简竹溪黄连高产栽培科普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简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泽刚介绍了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基地的种植规模和产业精准长效扶贫情况,现场展示了合作社开发的产品,并与媒体记者们交流产品功效及生产、销售情况。

建南镇简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黄连花茶功效

简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泽刚介绍基地的种植规模和产业精准扶贫情况

新闻调研组一行对恩施州充分利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传承创新,在中医药产业扶贫上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希望恩施州把握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合力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进一步挖掘整合民间、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华中医药宝库,打造中医药、民族医药振兴发展的“恩施样板”。

来源:恩施州卫生计生委  通讯员 谭晴

责任编辑  谭晴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