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岁9个月的男孩不幸患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生命岌岌可危,高额医疗费用更是令人咂舌。万般无奈的父母在网上发起了众筹。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来自社会、企业、相关组织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涌向孩子,前后共计筹得现金80余万元。目前,孩子的父母已经联系好法国居里医院,正在办理出国接受治疗的相关事宜。
“救救我的孩子,他还太小”
“他还太小,才1岁9个月;可他太不幸,身患恶性肿瘤。他的人生才刚开始,不应就此结束!我是孩子妈妈,请救救我唯一的孩子!恳求转发扩散,愿好人平安幸福,无灾无难!”今年8月初,一则“小雨伞筹”的帖子引来网友的广泛关注。
孩子名叫蒋沂洛,恩施咸丰人,当时只有1岁9个月大,父母都是教师。今年5月20日,孩子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没过多久,孩子的右眼因为肿瘤压迫已完全不能睁开,肿瘤甚至从鼻孔里钻了出来,出血不止!孩子的病情耽误不起,父母俩带着孩子先后辗转恩施州中心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几个月的化疗,小沂洛的病情得到了暂时控制,眼睛可以睁开了,鼻子也不流血了,可是以前漂亮的头发和长长的睫毛却因为化疗已经掉光了。
孩子太小,却要承受大人都无法忍受的化疗。每次治疗过程都是孩子、父母3个人抱头痛哭的时候。“如果可以一命换一命,我真的愿意毫不犹豫地用我的命换我儿子的命。”孩子的母亲毕俊每每说到孩子都泪流不止。
同时,高额的治疗费用也让毕俊夫妇“压力山大”。万般无奈之下,夫妇两人决定发动社会力量救救自己的孩子。
第一时间报道,全程跟踪采访
恩施晚报第一时间决定发挥媒体的作用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
8月3日,孩子一家三口从武汉回到咸丰,为孩子出国接受治疗办理护照。当日上午9时许,在恩施火车站和毕俊一起等候从武汉回恩施的小沂洛和他父亲蒋林君时,记者和同去的实习生边哭边向毕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了解到孩子目前的抵抗力和身体条件,为了尽快帮孩子办理好护照,记者在接到小沂洛一家三口后,电话联系了咸丰县公安局。听完记者的讲述,咸丰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立即提出为小沂洛开通绿色通道,中午加班为小沂洛一家三口免费办理护照。
尽管采访已经完成,但为了更细节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和更近距离地帮助他们一家三口办理出国手续,记者仍然决定随同他们一起前往咸丰。
到达咸丰县公安局时,已经是中午一点半左右,出入境管理大队的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多时。一到大厅,工作人员便分工协作,很快给毕俊一家三口办理完了相关事宜。同时,该队在场的民警和协警现场纷纷给小沂洛捐款,鼓励孩子坚强、健康。
为了减少一家三口的开支和来回奔波的辛劳,咸丰县公安局民警还通过州公安局申请了急事急办和异地取证,方便在武汉治疗的一家三口取证,但需要带上相关的信函及时到州公安局办理手续。记者又马不停蹄地开车从咸丰赶回恩施,前往州公安局。
事情办妥后,已经是晚上8点。直到这时,奔波了一整天,记者和实习生饥肠辘辘,两个人才记起当天早饭都还没吃。
稿件见报后,社会反响持续发酵: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恩施义工协会、一些小吃店也先后举办义卖,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先后对此稿件进行转载,省慈善总会为孩子发起捐款,一位远在美国的湖北籍男士储先生也提出愿意帮孩子联系美国的医院。
这些都在8月9日、8月17日的追踪报道中有过记录(左图)。
孩子即将出国接受治疗
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暂时控制,可是想要彻底治愈,需要去国外接受治疗。毕俊夫妇先后咨询了中国香港、日本、法国、美国等相关医院,大都因为孩子太小拒收,仅有法国和瑞士称“可以治疗”。但是治疗费用约计200万元,夫妇两人又陷入了沉默。
“孩子自己都挺过来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为此,夫妇两人再次踏上了筹钱之路:发起二次捐助、通过火视频平台众筹、办理信用卡、贷款、找亲朋好友借……所有能够想到的办法他们都在尝试。
截至目前,“小雨伞筹”共计筹集78万余元,省慈善总会2万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万元,一些爱心人士直接通过微信捐款万余元,但离预计的费用还有很大一个缺口。如果爱心人士想要捐助,可以通过毕俊夫妇的电话表达对孩子的关心15027217583/19971425378,微信同号。
“资料已交,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签证出国治疗了!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帮助。”近日,蒋林君给记者发来微信,称他们将去的医院是法国的居里医院,大部分治疗都将在这家医院完成。手术由欧洲neker儿童医院和欧洲院GustaveRoussy肿瘤医院的两名医生用其团队来做。
“孩子的彻底治愈是有很大希望的!”微信交流的最后,孩子父亲用了感叹号,表现了对治愈孩子的极大期望,也是对前段时间所有人的关心、所有人的辛苦给出的一个暂时结语。
来源:恩施晚报
链接:http://www.enshi.cn/2018/1119/680552.shtml
实习编辑:李文昭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