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后杨丽萍江城再起舞 不再年轻的“孔雀”舞出了生命的顽强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2018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这场“雪”昨晚在琴台大剧院的舞台上洋洋洒洒下了整晚,把世界下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银白,这白色当然美,但对一些“生物”来讲,更是凄美——舞台之上,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饰演的老年孔雀在用舞姿“极尽挣扎”之后,终于“死”在了这场大雪里。
这是杨丽萍的新作《孔雀之冬》,对于武汉观众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杨丽萍八年后在江城的重新起舞——2010年,同样是在琴台大剧院,她在《云南映像》中跳了《月光》和《雀之灵》,此后,杨丽萍虽多次随团来汉献上《云南的响声》《孔雀》《十面埋伏》等作品,但她再未穿上舞鞋。
8年后再度起舞
这次的孔雀更像现在的杨丽萍
杨丽萍不跳了,不仅是在武汉,在全国乃至国外的演出中,她也不跳了。对于自己“不再跳”的原因,她曾经在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回答说,新人需要舞台。
从52岁的当年到60岁的现在,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杨丽萍的淡出。更渐渐接受了杨舞和小彩旗,结果,杨丽萍复出了!
让杨丽萍重新再上舞台,大约是《孔雀之冬》这部作品的功劳——杨丽萍自己曾说,孔雀虽然还是孔雀,但人却早已不再少年,“20岁跳孔雀舞,那是孔雀公主,是一朵花在春天绽放;40岁跳孔雀舞,是回归,是对生命的追寻;而现在再跳孔雀舞,这舞蹈里会有垂死挣扎,涅槃重生。”
如果看过《月光》和《孔雀》再来看这版《孔雀之冬》,观众一定会听懂杨丽萍的心声:曾经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灵动孔雀已然消失不见,风中再也没有了葫芦丝和象脚鼓的明媚欢快。
取而代之的,是纷纷扬扬的大雪,是始终舒缓忧伤的钢琴声,是那只孔雀在漫天雪花中挣扎、跃起的身影,还有“它”在得知最终结局后那抛弃一切的极致绽放。
杨丽萍复出,引来了众多观众的捧场,昨晚现场几乎座无虚席。而楚天都市报记者发现,因为一票难求,黄牛在演出前的表现也异常活跃,但没有观众舍得向他们高价出售手中的门票。
60岁宝刀不老
腿伤了,灵活性少了但灵魂更深了
60岁,杨丽萍依然宝刀不老。在灯光的照射下,她手臂一抬,两指合拢,戴着指套的指尖就那么微微一颤,一只害羞的孔雀就此呼之欲出;音乐流转,她背向观众抖动手臂,有观众悄声感叹,“这舞动的姿势,跟绸缎被甩起的感觉差不多!”
这舞姿大概让很多人忘了,就在3个月前,杨丽萍在排练《春之祭》时曾不慎滑倒骨折,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坐轮椅、拄拐杖。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不少眼尖的观众也能发现异样——整场演出中,杨丽萍几乎是在原地舞蹈,除了几次大幅度的旋转以及蹲下、起身等动作,她没有跃起和奔跑。甚至在一次蹲下起身时,楚天都市报记者感受到她身体明显一顿。
此前一次采访中,她提到因为自己受伤,《孔雀之冬》的动作确实被改动了不少,“原来是满场飞,现在这种动作大量减少。还好腿脚因为天天练保持着,但灵活性确实大打折扣了。”但其实,受伤给她带来了更多对于“冬”和“结局”的感悟,“跳着跳着就想哭。”
在此前一次采访中,她曾感叹自己“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但对于舞蹈的热情始终没有变。“开头是肃杀的氛围,但最后的涅槃你可以读懂杨丽萍,也能读懂舞蹈的生命力。”演出结束时,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的资深剧迷Nemo表示。
据悉,今晚至下周一晚,《孔雀之冬》将继续在琴台大剧院上演。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张聪
原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w2hNvsX100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