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14日),
人民日报、团中央微信号头条
以《这个“锅”,让90后背了……》为题
点名利川90后铁匠·铁娃田欢!
网友纷纷点赞:
今年27岁的田欢毕业于湖北城建学院,他在2014年辞去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利川学习传统打铁技艺,并将传统打铁技艺进行改良制作手工铁锅,甚至于茶具花器。如今,田欢的铁匠铺“铁娃公社”年售铁锅3000余口,年净利润30余万,还吸引了10余名家乡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学习打铁技术。
《人民日报》微信原文
↓↓↓
△视频:《出彩90后》田欢 青微工作室
他抛弃了都市的繁华,回归儿时的乡村;他一身尘灰,站在了祖辈打铁的炉火旁。
他顶着质疑声,将面临没落的手工铁艺拾起,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一个年轻匠人心中的那一份坚守。
他叫田欢,现在是一名铁艺匠人。
田欢祖祖辈辈都是以打铁为生,从小就在打铁的炉灶之间来回穿梭。
大学毕业的他没有留在大城市选择高薪的职业,而是回到家乡,顶着各种质疑,与一群传统手艺人共同创办了铁娃公社,制作手打炊具、茶器等,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田欢的铁器受到了大众的热捧,远销海外,在小小的打铁茅屋里实现着几代人的理想。
打铁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工作,一天从早敲到晚,村子里年龄不是太大的出去打工也不愿意打铁。大学毕业的田欢,想法比较简单,就想着找两个师父学学,自己敲敲打打做点东西。
然而,一开始田欢的父母和师傅还不理解,现在好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去找个好的工作,你来打铁感觉太不靠谱。而田欢却说:“我是真的想把这门手艺,通过创新改变一种思路,把它推出去。”
打铁是一个很复杂很耗时的一个过程,在选定材料以后,首先要对底部的铁片进行热煅打成一个大概的型,之后再冷锻,把形状做得更加规范。
“焊接之后再打磨,打磨之后再烧,烧了之后再反复打,去一锤一锤调整它的形状,直到成型”,田欢说。
人生有无数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向一线城市打拼,而田欢却是一个逆行者。
对故土的眷恋,对儿时亲情的牵绊,对传统工艺骨子里的喜爱,老一辈匠人教会给他的那一份坚守,成就了如今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小有名气的他。
为这样正能量的“90后”点赞!
相关链接:
来源:云上恩施综合、人民日报
https://mp.weixin.qq.com/s/W0T756BJ8ThrafPAEDJTwg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