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一场车祸令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系891班的实习中断;26年后,各奔东西的同学们几经周折,重走“实习路”,交上一份特殊的实习作业。
这是一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真实事件。事件主人公之一,当年的建筑学系891班学生刘剀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往事。
“1992年7月,我们建筑学系891班的同学开始了古建实习。原计划从洛阳龙门石窟开始,行经运城、侯马、平遥、榆次到太原天龙山石窟,再登五台山,最后在大同云冈石窟结束行程。实习行至天龙山时遭遇意外,满载同学的汽车失去控制飞出山道,四位同学重伤,十多位同学轻伤,实习就此戛然而止。
未上山的同学匆忙赶到医院昼夜照顾受伤的同学。为让受伤的同学早日康复,几个从来没有下过厨的男同学凑钱到市场买锅,走十几里路到附近鸡场买鸡,笨手笨脚地炖了一大锅鸡汤给受伤的同学喝。这段携手共渡的时光成为这段实习路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刘剀现在华中大建规学院任教,他也是当年受伤的学生之一。当年,891班共有36人,18名同学遭遇了这次意外。中断的实习成为大家不愿提及的往事,20多年过去,同学们为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忙碌,那个夏天仿佛默默地沉静在逝去的青春记忆里。
2017年夏天,当年的带队导师,现在的华中大建规学院副院长李晓峰老师提出倡议,号召同学们重走实习路,给当年因故中断的实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几经周折,2018年7月26日,13位同学最终成行,汇聚在当年分手的地方,五台山台怀镇。
张涛、刘剀同学提前一个月就安排好整个5天的行程计划,预定好所有人的交通住宿;远在美国的高强同学从亚特兰大直飞上海,再飞太原,跨越千山万水,昼夜兼程;腰椎滑脱做了手术还在康复的张弘同学,疗程还没有结束,叫个车直接从医院赶往机场;李晓峰老师匆匆结束在意大利的国际教学,风尘仆仆万里赴约……
同学们出发前做足了功课,提前准备了重要建筑的平立剖图纸。唐勉同学还带来了激光测距仪,一路记录。大殿里,老师同当年一样进行现场教学,已经鬓染白发的同学们仍然和当年一样围站在老师旁边认真听讲。在云冈石窟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前,他们完成了圆梦之旅。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位同学都要补交实习报告。无论职业,无论职务,都老老实实地认真撰写,并发布在同学群上,与大家分享。
这些迟交26年的作业,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正式接收,并存档留院。这些毕业离校几十年的同学,也一一收到建筑学系颁发的古建实习课程结业证书。
对于这次令人难忘的行程,李晓峰老师写道:“时隔26年,再次和89级同学一起行走山西古建之路,带着一份虔诚与真挚,完成那年夏天未走完的古建实习行程,尘封多年的记忆被唤醒,终于圆了一个长长的梦。”
另一位带队导师陈纲伦老师写道,“得知89级重走山西计划,着实感觉意外和惊讶,尘封几十年记忆陡然被唤醒。对我来说,这可真是个今生今世不可能再有的珍贵的机会。好想和你们再一起走一走古建实习的路,再一起说一说建筑学系的事儿。八九级这个富有特殊意义的‘失约之旅ˊ,情有所寄,意有所归”。
891班成员王世福在作业中写下:“这份穿越26年的感动,在时光倒流的实习路上,我们找到了,它抚平了每位891同学心中埋藏的那些痛,慰藉了每位891老师心中的憾,是为了纪念我们的成长,是为了成就继续的未来。”
这段长达26年的缘分和故事,终于画上一个句号。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方琳、通讯员万霞、张雯怡
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vwd3KhH100
实习编辑:李文昭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