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图集 | 恩施州2018年庆祝第19个记者节活动

©原创   2018-11-08 21:35  

(云上恩施报道 记者熊羲) 2018年11月8日,恩施州庆祝第19个记者节活动在恩施电视台三楼演播大厅举行,来自恩施州委宣传部、恩施日报社、恩施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们齐聚一堂共庆节日。恩施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尹达出席本次活动并对大家致以节日问候。

△ 关于“记者”,我们看看这些记者怎么说

△ 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表演:恩施日报社、恩施电视台

△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从右至左依次是杨宇、汪恒、远航、梦竹

△ 获表彰的名主持人

△ 获表彰的名编辑

△ 获表彰的名记者

△ 独唱《节日欢歌》表演:恩施电视台 黄齐伟

△ 记者讲述:《绝壁上的采访》 表演:恩施日报社 杜瑞芳

大家好,我是恩施晚报记者杜瑞芳。刚刚大家看到的这段视频,是10月30日我在朝东岩绝壁上采访时的场景。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干部群众不畏艰险“绝壁取水”的事迹,被恩施晚报微信公众号率先发布后,相继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各大媒体转载。

现在回想起来,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站在朝东岩悬崖顶端往绝壁下看的时候,真的是两腿打颤。但来不及害怕,本能的职业敏感促使我迅速投入采访。当我拿着采访设备爬进吊篮和工人师傅一起,沿着绝壁下到洞口时,我听到悬崖上有人在喊“天呐,那女孩下去了!”“你们看,晚报那女记者真的下去了!”我知道,那一刻,我做了许多人都不敢做的事!那一刻,我不仅仅是一名记者,也成了“取水人”中的一份子。

10月31日,是经过工人3天紧张施工后引水出洞的日子,我再一次来到朝东岩悬崖顶上,这次与我同来的还有日报、晚报和恩施发布的4名记者,我们一行5人分两批乘坐吊篮,下到位于绝壁半腰的山洞。上午10点12分,我们跟着村主任和两名抬着发电机的村民前往水源地。水源地位于距洞口1000米处,洞内乱石起伏,漆黑一片,借助矿灯和手机,我们手脚并用,艰难前行。同事杨顺丕边走边拍,不慎崴伤脚踝,他顾不上歇息,咬牙忍痛跟着队伍继续前行。杨亚玲、谭燚、梅柯3名平常看似很娇弱的女同事,这个时候个个成了女汉子,滑倒、摔跤、卡住……状况频出。一路上同事们相互照顾、鼓励。短短1000米的路程,我们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在洞内,我们完成拍摄和采访后,返回洞口,这时已近中午两点。历经3个多小时的黑暗旅程,当看到洞口那一束亮光时,我们喜极而泣,瘫倒在地。当我们坐着吊篮回到悬崖顶上时,村民说:你们这些记者还真能吃苦!这时大家才看清楚自己满身的泥、挂破的包、擦出的伤痕。所幸,我们的所有采访设备都保护完好!

下午5时15分,水终于被引出山洞,同事梅柯不惧辛劳,与村民们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出水点,成为众多媒体中唯一一个抓拍到出水瞬间的记者。

我和同事杨亚玲赶回报社,顾不上休息,开始写稿,整整3个版面的稿件,当完成最后一次版面修改时,已是次日凌晨两点。看着办公桌上已经凉透的外卖,才想起我还没有来得及吃晚饭。

凌晨三点回到家,不满3岁的儿子早已进入梦乡。母亲一如既往地报喜不报忧:小家伙一直很乖,他很听话,你不用担心,只管安心工作。

听到这,我鼻子一酸!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已经在记者岗位上战斗了10年,我深爱着记者这个职业,纵使对家人亏欠太多,但我无怨无悔。

△ 独唱《为了谁》 表演:恩施日报社 罗文森

△ 记者讲述:《归来》 表演:恩施电视台 周兴

大家好,我是周兴,恩施州电视台的一名新兵,今年2月,通过社会招考,有幸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告别繁华的海滨都市,我给自己在浙江10年的新闻工作历程,划上了一个坚定的句号,选择归来。

回到故乡,立刻感受到这方山水的温度。上班没几天,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拍摄制作脱贫攻坚新闻专题——《标杆》。

上万分钟的视频素材,数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加上时间紧迫,千钧重担,它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我知道,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决胜的战役,我们所做的工作,何尝不是一场必须全胜的战斗呢?

“我们相信你”。

领导鼓励,同事援手,身边所有的人都为我鼓劲、加油。那就干吧,30多个日日夜夜,我和创作团队的同事们像上满发条的闹钟,心中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排除万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当审片通过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们也是全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冲锋在前的尖刀班。胸中同样凝聚着一团火焰,同样也能迸发出色彩与力量。

拿起来的时候分量重,放下去会变得更沉。一场硬仗下来,我快速融入恩施州电视台这个火热的集体,我也和大家一起,用真心、真情去感知这片土地。

在宣恩县的一个小山村,我认识了一个名叫张松的小朋友,他和爷爷相依为命,3岁时不小心刺破了左眼,因为没有及时医治,左眼因溃烂而失明,那时候,州中心医院为他做了左眼球摘除手术,保住了小张松的右眼。时隔8年,医院驻村尖刀班来到这里,又为他筹集资金做了义眼替换手术,而且,他们还为11岁的小张松寻找到了一位“爱心妈妈”。我钦佩故事的承载者,也乐意记录下这一类温暖的故事。

曾经,梦想走出大山,如今,庆幸坚定归来。现在,我最喜欢回答三岁小女儿每次在电话中重复的一个问题:“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其实,爸爸已经回家。

△ 《连响情》表演:恩施日报社 张晓玲、彭晓全、邓丽萍等

△ 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表演:恩施电视台 郝培炀

△ 现场微信摇一摇互动环节

△ 记者讲述:《一封来自贫困村的信》 表演:恩施电视台 陈兴璐

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这是八个贫困户联名写来的。信里深切的表达了对我们电视记者的感谢,和他们想要脱贫致富的决心。

在电子通讯普及的这个时代,村民们以这种让人温暖的方式,表达他们心中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这封来自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的书信,把我带回了今年的春天。

今年2月,我随“春到贫困村——记者进农村、住农家、问农情”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第二采访小组来到这个村,与当地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短,但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贫困户们想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奋斗的每一天。

这张照片,是我在洞下槽村和贫困户还有尖刀班班长的合影。中间这位便是写信的其中一位,他叫朱明赤。

在洞下槽村,90%的村民都靠种茶富了起来。但老朱家因为田土土质问题,不适宜种茶,加上孩子上学、家里又有病人,日子过得很苦。为帮助老朱,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尖刀班”为他弄去了一万株免费的银杏树苗,我们商量邀请农业专家一起,帮老朱栽种。

早春的二月,寒意未消,我们特意挑了个晴天,和“尖刀班”一行12人早早地来到老朱家。当天我们的目标是两千棵银杏。农田里,跟着村书记的吆喝,大家有的挥锄挖坑、有的覆土埋苗,干得热火朝天。小苗虽小,却是老朱发展经济的新希望!我之前没有务农经验,照着专家指导,栽得特别小心、仔细,覆土反复压实,生怕有所闪失。干完活儿,指甲缝满是泥土,弄了半天都没洗干净。

一亩银杏一年的收益是4千元,老朱两亩地就是八千元,盘算着这些收益,我心中满是憧憬。后来,也以此为题,写了《老朱和他的脱贫树》这篇报道,希望更多的人帮助老朱。没想到,就在前几天,我向“尖刀班”班长问起老朱近况,他说今年靠卖银杏叶已获得了近一千元的收益,我当时特别开心,毕竟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份努力。

其实,这小小的一封信,是贫困户们对我们采访小组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恩施州电视台、对扶贫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由衷感谢。驻村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能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尽一己之力,把党和社会的关怀传递给村民,把贫困户们奋力脱贫的精神传播给社会,这便是我在春到贫困村采访活动的最大收获。明年,我想我一定还要再去看看老朱的银杏树,去感受一下他家的新生活!

△ 二胡独奏《山村变了样》 表演:恩施州委宣传部 余启鑫

△ 记者讲述:《绝壁之上 云端之下》 表演:恩施日报社谭燚

大家好,我是恩施日报记者谭燚。我要讲一位同事的故事,他叫杨顺丕,就是照片里这个为了摄影飞檐走壁的人。

关于他,首先有一组数据要跟大家分享:2009年他成为一名摄影记者,10年来拍下数万幅作品。至今已在新华社发彩色通稿800多张,英文频道和新媒体600多张,作品《人间至味“冷后浑”》,24小时阅读量137万,打破了新华社客户端记录。

“愚公书记”王光国、 “拐杖老师”谭定才都是他发掘的典型人物。这些作品是如何得来的呢?

为了记录自然景观的变化,他凌晨3点出发,一个人开车赶往恩施沐抚,找好机位,蹲守到天明,跟拍了大峡谷朝天笋10年……为了拍四渡河大桥的维护者,他仅凭一根安全绳,爬上距谷底600米高、横风直扫的大桥顶端……

为了拍最原汁原味的摆手舞,他爬上木楼,不料木板腐朽,整个人掉了下去,落地时,手里竟然高举着相机,膝盖直直地跪在青石板上,磕掉一大块肉皮,确认相机无损后,他带着瘸腿爬起来继续拍摄……

为了拍悬崖小路上的“背篼”,利川团堡朝南村,他从雨中陡坡滚下,若不是半道上的一棵小树,他将滚下百米高的悬崖。同伴大呼“你个哈包”,可停下的那一刻,他竟然还是无意识地将相机高举。

后来我问他,你咋这不要命?他说,早年一台专业相机是很珍贵的,“人在机在”的信念早已印入我的骨髓啦。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职业使命,促使他在摄影的路上越走越远,他把工作当爱好,拍摄当旅游,对摄影是越来越着迷。在人人都能拿起相机拍摄的时代,他偶尔会陷入忧虑,问他,他说“我不想让摄影师三个字贬值”。

他说,最心酸的一次,是为了拍宜万铁路通车,拍完下山,想打车回家,司机却拒绝载他,因为,山上荆棘实在太密,他的衬衣被荆棘上的刺拉成布条了,看上去像个疯子。

如今,他还是会经常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包镜头,脖子上挂着相机,手里提着无人机箱,大汗淋漓冲进办公室……我知道,他肯定又去爬悬崖,跑工地,钻树林了,因为,他依然还是那个我认识的,绝壁之上、云端之下的“行者”——杨顺丕。

△ 群舞《舞蹈串烧》 表演:恩施日报社 吴琼、汪书宇、刘婉茜等

△ 诗朗诵《我是记者》表演:恩施电视台 墨轩 宋华 张静 远航(从右至左)

△ 小品《招标计》表演:恩施电视台 张正宇、薛端等

△ 群舞《直尕思得》 表演:恩施州委宣传部 何晓岚、杨漫等

△ 合唱《兄弟》表演:恩施电视台 周嘉利、张洙菘、吴博



来源/云上恩施 摄影/熊羲

责编/文梦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