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一夫妇发明新型火炉 获国家专利

2018-11-07 12:04   云上恩施  

利川市赵娟、杜春文夫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汗水发明了一种料斗为敞口的生物质燃烧炉,便捷、安全、环保、节能、降费,还不影响人体健康,荣获了国家专利。

丈夫杜春文13岁帮人卖包子,14岁到东城一汽车修配厂当学徒。务工的经历让他学会了钳工、钣金、做漆、电焊等技术。后来,他又跟着师傅做脚手架、搭工棚,学到了不少的手艺和做生意的门道。2009年,经人介绍,赵娟和杜春文结为夫妻。婚后,赵娟、杜春文夫妇育有两个孩子,家里还有老人,日子过得很不错。

2015年冬天,赵娟一早起来烧煤炭炉子,先等柴火燃好后再加煤,想暖和得等较长时间,小孩子在一旁冻得直哭闹,令人着急!于是赵娟向杜春文提出:要想办法造出一个容易点火且温暖屋子快的炉子。为此,杜春文专门开车去浙江宁波一带考察,当地农家普遍用上了燃烧生物质燃料的壁挂炉,这是他第一次认识到生物质燃料。

杜春文了解到,生物质燃料是21世纪具有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一般将农林废物(如玉米芯、秸秆、薪柴、各种果壳、碎木头等)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颗粒状等,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一般比煤节省10%左右。其燃烧后灰烬很少且是优质钾肥。生物质颗粒燃料发热量大,燃烧纯度高,不含硫磷,不腐蚀炉具,不污染大气和环境,对人体不构成伤害。

杜春文心头一热,脑子一转,马上想到回去研发一台烧生物质燃料的点火快的炉子。杜春文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妻子赵娟的支持。

研制开始了,只有利川原有的煤炉子、气炉子、电炉子作参考,他俩迎难而上,沉下心来干。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失败、修改、创新、又卡壳、又思索、又改进、又失败……在最困难时曾想到退出,然而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冲上研究生物质燃烧炉的“阵地”。

2016年3月8日,他们成功地造出了第一台新炉子。攻关过程中,他们前后报废了300多台炉子,用了30多吨钢材,加上人工工资等共花费了30多万元。

随后,在懂行的好心朋友提醒下,赵娟、杜春文夫妇到利川市科教局咨询并办理了专利申报手续。在利川市、恩施州两级专利部门的支持下,经过9个多月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终于在2017年2月22日正式颁布了专利号为ZL2016 2 0393079.3的国家专利证书,后来又申请了注册商标“火宜家”。

专利证书下达后,依程序,利川市质监局负责人带着专利产品“料斗为敞口的生物质燃烧炉”到河南省节能及燃气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委托检验,其结果是:炊事热功率、综合热效率、结构、外观要求、辅机和附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林格曼烟气黑度、安全装置、铸造件、焊接件、冲压件、钣金件与机械加工件、铆接件、炉具外壁面防锈共19个项目全部合格。

一年多来,赵娟、杜春文夫妇克服资金不足、生产场地狭小和各种不利因素,艰难生产和销售了1500多台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炉子,受到用户的欢迎。团堡镇街上两家用户与烧煤进行了对比,至少节约经费10%左右,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生态环保、不影响人体健康。

来源:云上恩施利川台通联  记者:周娟  通讯员:涂前禹 胡坤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