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一辆来自浙江的列车缓缓停靠在巴东县野三关的车站里,一位白发老人在志愿者的搀扶下缓步走出列车。与此同时几个青年人快步迎了上去,一句“大爷爷,欢迎您回家!”让这位白发老人展露出无比灿烂的笑脸。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其实是一位离家多年的抗日老兵,而今天也是95岁高寿的他,46年以来第一次回家。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王义清,1924年9月7日出生在湖北省巴东县。据老人回忆,他16岁离家入伍加入国民88军21师参加抗日活动,后来老人几经辗转在浙江宁海安家落户,1972年与家乡亲人失联。在3年前一次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活动中,宁波老兵志愿者孔柏年无意中得知这一情况,一直留心打听老人亲人的情况。随后,九旬抗战老兵寻亲的消息慢慢在宁海、巴东两地扩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爱心接力下,老人的亲人终于在今年8月初找到。考虑到老人身体不便远行,宁波恩施商会在内部发起募捐,将老人远在巴东的9名亲人接到宁海,精心安排他们团聚。
虽是亲人已团聚,但尚在病中老人,回家的愿望依旧没有实现。终于,在11月初,曾被下过病危通知书的老人,身体奇迹般地出现好转,便决意要协同儿孙回家来看看。在两地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终于得偿所愿。
经过野三关聚友车队的护送,老人在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的奔波后,回到了大支坪镇堰塘坪村的老家。
车队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老人的家就很明显的可以辨别出来了——竖着彩虹门放着喜庆的音乐,典型地农家庆祝喜事的排场让王义清老人的老家,在一众朴素的农家院落中脱颖而出。老人的妹妹和弟媳们远远地早已在门口守望着。
一进家门,老人就紧紧地握住亲人的手,久久没有放开。虽然老人的耳朵在战争中受到了损伤,失去了大部分的听力,但与亲人们聚在一起,似乎不用耳朵,老人也懂得了在这你一言我一语的家乡话里所包含的温暖地问候。
听老人的儿孙说道,1972年老人回到浙江后与家乡亲人失去了联系,先后寄回巴东的信件也石沉大海,关于老家的详细地址,老人也早已记不清楚,只记得“高峰公社天坛大队”这个地方。
今年在老人生病住院时,一位在浙江创业的巴东老乡去看望了老人,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老人无意中说出了“高峰公社天坛大队”这个地方。随后浙江、巴东两地志愿者展开爱心接力,帮老人寻亲。经过查找,老人所说的公社名,就在今天巴东县大支坪镇堰塘坪村。
岁月无情人有情,众人爱心接力,让这位鲐背有五的老人,让这位经风历雨的老兵,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致敬老兵!
致敬人间温情!
来源:云上恩施巴东台通联 记者:曾垂伦 贾睿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