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东县野三关镇葛藤山村,有这样一个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助力脱贫,时刻带着像葛藤一样“扯不断、绷得紧”的精神,他就是恩施州道路运输管理处驻葛藤山村尖刀班成员、92年出生的年轻干部——熊茂秦。
葛藤山村地处巴东秭归交界地带,平均海拔1000米,是典型的高寒村寨,全村共30个村民小组,625户22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1户1097人,属于深度贫困村。从今年2月驻村以来,熊茂秦便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想在前、干在前,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再三申请 毅然投身脱贫攻坚队伍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毕业后也在基层工作了两年,对于农村有着很深的感情。”2017年12月,熊茂秦被州运管处派遣到野三关镇葛藤山村协助驻村工作队进行为期一周的扶贫档案整理工作,在此期间,他感受到葛藤山村的偏远贫苦和当地老百姓对尖刀班殷切的希望,回去后便主动向单位领导表达了到葛藤山村驻村的意向。
当时,单位领导考虑到熊茂秦单位业务工作繁重,便拒绝了他的请求,但这并没有浇灭他驻村的热情。今年1月,州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令发布,熊茂秦再次找到单位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态度坚决的申请参加尖刀班。
单位考虑到熊茂秦具有2年大学生村官经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同意熊茂秦加入“尖刀班”,随后,熊茂秦于2月5日正式进驻葛藤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真心帮扶 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张登清是葛藤山村七组贫困户,常期与妻子、女儿、外孙子一起生活在80平方米的破旧土坯房中。2016年,张登清被诊断患有脑萎缩,这对张登清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2017年9月,熊茂秦进村入户了解到张登清的情况后,考虑到他女儿在镇上陪外孙读书,便联系村干部帮助他一家申请易地扶贫搬迁集镇购房,期间引导他发展了5亩辣椒,并为他免费争取了一头价值1750元的能繁母猪增加增收渠道,争取300米免费水管,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熊茂秦真是个好干部,天天给我们打电话问这问那儿,嘘寒问暖。”说起熊茂秦,张登清不由的赞叹道。与此同时,熊茂秦在走访中发现张登清的女儿张艳政治觉悟高,思想积极向善向上,于是熊茂秦联系上级,反复考察后,决定重点培养张艳,使其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们的年龄和我父母差不多,看到他们就感觉看到了自己的亲人。”熊茂秦仅仅花了两个月,就对全村625户挨家挨户的走访,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废寝忘食 病倒在工作一线
去年春节前后,“尖刀班”就对整个葛藤山村逐户进行了走访,熊茂秦为快速的熟悉村情,争取每天多走访几户,每次早上7点半吃过早餐后,直至晚上10点才返回驻地吃饭。“他经常搞到半夜才回家咧。”村民陈维枝告诉记者。
长期不规律饮食让熊茂秦患上了严重胃溃疡,随即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考虑到自己负责的工作和还在奋战的队友们,身体还在恢复期的他毅然决然选择出院,继续投入到驻村工作当中。
两次胃镜检查,一日三次口服药,每天5小时的输液,10天住院治疗,每顿素面稀饭,让一个曾经140多斤体重的小伙子暴瘦20多斤。如今,熊茂秦的公文包中,不仅有各种扶贫资料,还有形形色色的胃药。
恪尽职守 为扶贫工作舍小家顾大家
说到村里的事,熊茂秦满脸欣慰;提起家人,熊茂秦却满是愧疚。“因为工作原因,没见到爷爷的最后一面,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儿了。”今年七月上旬,熊茂秦的爷爷因严重肺积水住院治疗,不久后爷爷在医院突发性心猝死。
“单位同事认可、村支两委认可、人民群众认可。”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正武这样评价熊茂秦。在熊茂秦和“驻村尖刀班”的努力下,葛藤山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目前,驻村“尖刀班”争取项目15个,完成了10km砂石路养护、葛藤山5.3km水泥路硬化、天门垭-古县-邓家坡水泥路环线22.3km公路硬化; 85头母猪养殖项目,300亩贝母、200亩辣椒、100亩药瓜项目。全村新建改建水池109口(2200m³),3处集中供水已建成投入使用,惠及86户农户。已有110户采取修建小水池、水窖的分散供水方式,另有98户(原岔二河村)已进入水管采购阶段。
“葛藤山村一日不脱贫,我就一日不出村。还有很多贫困户需要我,我要让他们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前提下实现脱贫致富,和我的战友们、贫困户们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熊茂秦信心满满。
来源:云上恩施 巴东台通联 记者 王鹏程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