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村民巧手制作手工淀粉俏销

2018-10-25 10:27  

云上恩施报道 土豆和红薯是鹤峰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也是制作淀粉的常用材料。在鹤峰农村,许多村民就将吃不完的土豆和红薯拿出来,手工制作成淀粉,这样的淀粉既好吃又健康。

每到土豆或红薯丰收的季节,鹤峰县下评乡岩门村的周自乐就和老伴儿一起制作手工淀粉,老人家磨了几十年淀粉,说起磨淀粉来,更是头头是道。

“一定要选干净、乖的芍,要没有疤,烂的不要,要清洗四次以上,直到洗过芍的水变清澈才是洗干净了。”周自乐和老伴儿将选好的红薯放在大盆子里反复搓洗,清洗到第四遍的时候,原本沾满泥土的红薯变得干干净净了,周自乐就将已经服役多年的磨粉机架好,两人就开始磨淀粉了。

“自己做淀粉,最考研手艺的是过滤和沉淀。”周老将自制的摇架挂好,将包袱四个角一一捆在摇架上,再把磨好的浆装进包袱,取清澈干净的水冲洗磨好的浆,周老一边不停的摇晃着摇架,一边看包袱外面留下的水是否变成清水。

“用包袱把渣过滤了,就可以沉淀精粉了,沉淀精粉很麻烦,要用缸把和了淀粉的水装好,等粉沉到缸底后,在倒掉水,这样要反复五六次,等沉淀后剩下的水变成了清水,就算完工了。”

经过多次过滤沉淀,洁白的苕粉就成型了,周自乐和老伴儿把成型后的苕粉晾晒在木板上晾晒,等到晒干后,就可以做成红薯粉条、红薯粑粑、红薯皮子,大多数时候,他的淀粉刚刚晒干,就被前来这里游玩的客人买走了。

“手工磨淀粉的出粉量并不高,一百斤土豆或红薯大约可以磨八斤淀粉,每斤可以卖到12至15元,我一年卖淀粉都可以卖万把块钱。”周老开心的告诉记者。

来源:鹤峰台通联稿件 记者 欧阳涵璃 实习生 李启航 通讯员 陈伟伟

责任编辑:文梦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