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生热点。10月15日,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一篇题为《海天、李锦记都有问题!120款酱油送检,竟有这么多猫腻……》的推文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文章表示,10月1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酱油产品比较试验,120款酱油中,29个样品不符国家相应标准;23款酱油实测营养成分数据,与产品标识明示的营养成分不符,其中包括蟹园、李锦记、味美思等知名品牌。
为了解州城酱油产品的相关情况,10月18日,记者对州城舞阳坝几家大型超市进行走访调查,并向恩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了相关情况。
超市中种类繁多的酱油品牌。
眼花缭乱,
酱油品种繁多
“海天、加加、李锦记这些牌子的酱油比较畅销,进口酱油的销量一般,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舞阳坝一家超市的店长廖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该超市销售酱油的货架上,摆满了品种多样的酱油,超市内负责酱油销售的工作人员表示,超市内共有17款不同品牌的酱油,包括海天、加加、李锦记等国内知名品牌的酱油,其中进口品牌3款,分别产自日本、韩国、台湾,儿童酱油1款。
“每一款酱油又有不同的分类,在向消费者介绍酱油时,主要说明一下不同酱油的区别和用途,比如老抽颜色浓,味道淡,主要用于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肴;生抽颜色较浅,味道较咸,适用于食物的调味增鲜。”该超市销售人员表示,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荐最合适他们需求的酱油。
记者观察发现,该超市有价格高的酱油产品,如国产山西某品牌有机醇酱油,价格为65元/瓶,是该货架上目前价格最高的产品,紧随其后的是某款进口酱油,售价42.8元/瓶。也有适合大众的平价酱油,如某款销量较好的海天牌酱油,售价9.9元/瓶。总体而言,酱油的价位区间幅度较大,10元、20元、30元甚至60元不等。
“销量好的则是价格亲民、性价比高且有一定口碑的产品,如海天、加加、李锦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产品。”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舞阳坝其他几家超市后,发现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还是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酱油,超市内进口酱油、儿童酱油主要是对市场需求的补充。
需求各异,
市民选购标准不一
销售者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进货时也是各方兼顾。那么,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又是按照什么标准呢?
“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也不一样,一些年轻人可能更喜欢进口的或者有一些特殊补充成分的酱油,比如说儿童酱油。所以我们也适量销售进口酱油和儿童酱油。”舞阳坝一超市售货人员告诉记者。
为此我们采访了正在购买酱油的市民柳思凤,她告诉记者“:我购买酱油一般要看品牌,进口酱油、儿童酱油我都不太使用。”柳思凤表示,她购买使用海天酱油已经有四五年了,因为口感好、品牌响,所以一直放心使用。
“我购买酱油没有什么固定的品牌,一般是看价格,有些时候超市打折、一些酱油产品做活动时就会购买该产品。”超市销售人员李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购买标准。
舞阳坝另一家超市内,销售员手拿着一款酱油,指着上面的标识向记者销售道:“这款酱油没有添加剂,非常醇,你看它上面写的是酿造酱油。”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在购买酱油时,习惯将酱油的配料和成分作为参考依据,倾向于选择成分较醇的酿造酱油。
据了解,根据酿造工艺,可以把酱油划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配制酱油则以酿造酱油为主,加入了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
酱油等级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该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态氮“。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等级也相应越高,也就是说品质越好、滋味越鲜美。”恩施市食药监局食品监管科副科长刘长军说。
据介绍,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氨基酸态氮含量大于或等于0.8克/100毫升为特级、大于或等于0.7克/100毫升为一级、大于或等于0.55克/100毫升为二级、大于或等于0.4克/100毫升为三级。
记者比较了标准同为特级的进口酱油和国产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发现该款进口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甚至比一些普通酱油的含量还少,但是价格确是普通酱油价格的4倍多。与普通酱油相比,儿童酱油的主要特点是减盐、无添加食品剂,价格是普通酱油的3倍左右。据刘长军介绍,关于儿童酱油,我国目前没有认证标准,市面上的儿童酱油的认证标准主要是参照相关企业的企业标准。
食药部门:
建议购买品牌酱油
进口酱油、儿童酱油、普通酱油、酿造酱油、配制酱油……面对品牌多样、品种繁多的酱油种类,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放心”酱油?
刘长军表示,消费者在选购酱油时要注意三点:首先,要观色泽、察体态。品质好的酱油颜色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摇起来会有较多泡沫且不易散去,酱油本身仍澄清、无浮沫,较黏稠,且具有挂壁现象;其次,要闻气味、品滋味。品质好的酱油有柔和的酱香或醋香等特有芳香味,味道鲜美适口、咸甜适度、无明显刺鼻气味、无异味;最后,消费者在购买时要适当考量酱油品牌,购买口碑较好的品牌产品,比如市面上存在的一些袋装的酱油产品,则不建议消费者购买。
消费者不仅要在选购酱油上留个心眼,还要在使用酱油时多加注意。比如烹饪酱油和佐餐酱油不可混用,这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前者适用于烹饪炒菜,不宜直接食用;后者则可以直接入口。再如酱油中含有一定的食盐,忌盐消费者要注意用量。
“截至目前,我们抽检的调味品共有46批次,其中酱油4批次,分别为海天味极鲜酱油、海正生抽酱油、黄花园黄豆酱油、小炒菜专用调味料(配料:酿造酱油),抽查的4种酱油均合格。”刘长军表示,对于江苏省消保委的比较试验结果,我们并未收到相关文件,所以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商超内出现的酱油产品。
来源:恩施晚报
http://www.enshi.cn/2018/1022/673723.shtml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