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江卉、田悦、运涛、通讯员梅春艳)鲲龙出水,搏击长空。10月20日上午,在荆门漳河机场、漳河水库,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水上首飞成功。
8时许,千余名现场观众屏声敛息。飞机马达轰鸣,缓缓入水。接着,如一条巨龙踏浪而起,直插云霄。14分钟的飞行后,它又像一只灵动的沙鸥轻盈接触水面,稳稳泊在碧波之上。“好!飞得好!游得稳!”航空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老专家吴金保噌的一下站起来,拍手叫好。现场一片沸腾,人们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国之重器”表达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鲲龙展翅,梦想起飞。曾经,由于蓝天上罕有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我们被嘲讽为“没有翅膀的雄鹰”。如今,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交付列装、C919大型喷气式客机首飞后,被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兄弟”之一的“鲲龙”AG600也成功水上首飞,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再结硕果。
成果背后,是拥有强大动员能力的制度优势。“鲲龙”AG600飞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位于荆门的航空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担任总设计师单位。总设计师黄领才介绍,大飞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AG600既要上天、又要入水,研制难度更大。全国20个省市、150多家单位、10多所高校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研制,共同攻克了气水动融合布局设计与试验技术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仅船底曲面参数的确定,各方科研人员就经历了一万多车次的水动力试验,而这只是所有研发试验的一小部分。“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争气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广山说,AG600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在研水陆两栖飞机,全机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中98%由国内供应商提供,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是一架完全意义上的“国产大飞机”。该机作为应急救援的重大航空装备,20秒可汲水12吨,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鲲龙出水 梦想起飞——探寻AG600飞机研制的创新密码
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10月20日上午,荆门漳河机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
鲲游四海,龙腾九天。上天入海的“鲲龙”,有哪些过人之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采访,探寻AG600飞机研制的创新密码。
自主研制的“争气机”,完全意义上的“国产大飞机”
“AG600飞机水上首飞圆满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航空工业总工程师卢广山表示,AG600飞机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研制的“争气机”。
2009年6月,AG600正式立项。位于荆门的央企航空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担任AG600飞机总设计师单位。然而,水陆两栖大飞机啥模样?怎么造?除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水轰五”水上飞机的经历,其余几乎一片空白。
环顾全球,仅有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少数国家能够研制和装备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少,加上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让研发人员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从制定方案不知道如何下手,到拿出成熟的研制总方案和实施计划,AG600研发团队用了整整三年,将水陆两栖飞机研制的关键技术一一攻克。
此外,全机5万多个结构、2万多个系统零部件,98%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包括4台涡桨发动机,是一架完全意义上的“国产大飞机”。
披荆斩棘摘“明珠”,举国之智打造“国之重器”
“对中国航空工业而言,研制这么大体量特种飞机,当属首次;放眼世界,类似型号的飞行器也不多见。”AG600飞机总设计师黄领才说,自主创新,意味着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9年多来,AG600研制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种飞机的尝试与突破。
采访中,研发团队透露,光是船底曲面参数的确定,就经历了一万多车次的水动力试验,而这只是所有研发试验的一小部分。飞机上特别显眼的巨大起落架,从7个方案中优化设计而来,是目前国内最高、收放系统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
“大飞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AG600飞机既要上天,又要入水,研制难度更大。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约800倍,飞机在水上起飞如何克服水阻力?“我们在飞机底部靠中间的位置有一个特殊设计叫‘断阶’,可以减少水阻力,使飞机更顺畅地从水面起飞。”航空工业通飞研究院结构部部长刘木君说。
飞机在水面滑行时产生大量水的喷溅,喷溅太大会冲击和损伤发动机、螺旋桨及机体结构。如何减小喷溅的冲击?“飞机下半部分的船体上,特别设计了一个叫做抑波板的装置,船体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时,抑波板可以引导水流,减小喷溅的影响。”刘木君解释。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AG600飞机是举国之智打造出的‘国之重器’。”黄领才表示,9年来,AG600研发团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技术体系和适航体系,飞机机体结构、动力装置和主要机载系统百分之百由国内配套,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适航能力。
会游会飞,灭火救援“多面手”
上天为飞机,着水为航船,水陆两栖的精妙设计,让AG600成为灭火救援的“多面手”。“水陆两栖大飞机,国家太需要了!”黄领才介绍,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显现出短板,急需可以上天入海的救援装备。我国每年有4亿人次受各类灾害影响,研制AG600,将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海上救援的迫切需求。
在我国,东北、西南两大林区是森林火灾高发区,地面人力难以第一时间有效扑灭森林火灾,采用水陆两栖飞机开展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效果明显。加拿大魁北克省在使用水陆两栖飞机后,年均烧毁森林面积下降51.47%,平均每次火灾面积下降55.7%。
AG600飞机是森林“灭火能手”。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最大载水量12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还能开辟进出火区的安全通道。
近年来,我国沿海已成为世界上船舶活动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恶劣气象频繁发生,这些不利因素都对水上船舶航行安全和水上人员作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AG600飞机也是远海“救护高手”。海上救援黄金时间为12小时。AG600飞机海上救援速度是救捞船舶的10倍以上,还可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水面救援行动。“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任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航空工业相关负责人表示,AG600飞机目标市场定位为水上救护和森林灭火,以国内市场为主,兼顾发展海外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多用途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未来10年,AG600飞机的市场需求大约在280架左右。
2018年4月,航空工业珠海通用航空研发制造基地成立。该基地以AG600飞机研制任务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AG600飞机的商业应用。
来源:荆楚网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