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70岁的大儿媳陈莲秀正在照顾114岁的婆婆陈祖英(右一)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九九重阳,是登高、晒秋、赏菊的节日,更是感恩敬老的节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寿的人越来越多。众多的高龄老人和百岁寿星,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人生故事,创造出令人惊奇的生命奇迹。在今年重阳节前夕,楚天都市报记者兵分六路,分赴荆楚各长寿村,拜访长寿老人,探究长寿秘诀。
根据湖北省老龄办提供的权威信息显示,我省最长寿老人今年114周岁,是随州曾都区府河镇的陈祖英老奶奶。
陈祖英住在离府河镇区不远的段家岗村,从身份证上看,老奶奶生于1904年2月,今年114周岁了。近日,记者在陈祖英老人家中看到,老人目前只能躺着,交流仅靠简单的比划。
老人的大儿媳陈莲秀今年70岁,常年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我们妯娌两个人一起服侍婆婆。”陈莲秀说,婆婆四五年前身体还不错,“拄个拐棍,生活还能自理。”近几年老人腿脚发麻,只能躺着,语言能力逐渐退化,交流只能靠简单的比划。
老人膝下有两儿一女。女儿閤大翠今年79岁,长子閤大云今年71岁,小儿子閤大建68岁。如今,老人一家四世同堂,第五代玄孙也即将出生,一大家人的生活平静而幸福。閤大建说,母亲从来不跟别人争吵,“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轻的,她从来不对人发脾气,总是带着笑脸,心态好所以长寿。”
此外,老人平常生活作息很规律,吃饭很清淡,非常注意家里的卫生。陈莲秀说,老人从来不吃大荤,“总是吃清淡的。一天只吃两顿,喝白开水,茶叶都不喝的。”
对于老人成为湖北最高龄的老寿星,陈祖英的儿子媳妇都很高兴。“老人活到114岁,但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负担。”儿媳妇陈莲秀说,“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仅我们70多岁的人生活有补助,我妈妈100多岁了生活也有补助。我们都希望能够像妈妈一样,活到100多岁。”
钟祥104岁太婆天天打理菜园
每顿吃一二两饭 弯腰拣花生不费力
图为:104岁的郑自英老人身板好
“您噶稀客!”14日下午,钟祥市郢中街道皇庄街棉花厂老宿舍,104岁的老寿星郑自英坐在家门口的木椅上,灵活地弯腰拣选花生,见到来访的记者,连忙起身迎客,并招呼女儿赶紧看座倒茶。她72岁的女儿季安英说:“妈妈蛮过细,礼数大呢。”“选一哈,空壳子不要,饱的剥出来做菜。”郑自英随手抓了一把挑选好的大个花生,请记者品尝。
郑自英1914年出生,1939年结婚,育有6个子女,其中3个不幸夭折,留下一儿两女。老人一辈子从事体力劳动,虽然一双小脚但农活样样精通,白天劳动,晚上回家还服侍公婆、照顾孩子,总没闲下来的时候。正是这样,才练就了她健康的身体。
虽然年过百岁,郑自英仍然劳作不息。家附近的一小块菜地,是她晚年的乐园。除了暑天太热或严冬太冷的日子,她几乎每天都要到菜园劳动。此外,她每天都会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她是个讲究人。衣服虽旧,但一定要干净。现在她不爱照相,说自己满脸皱纹,照相丑。”季安英说。
邻居说,郑自英老人心地十分善良,在家敬公婆、爱丈夫、疼子女,是称职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在外关爱他人,邻里和睦。解放前,有乞讨的人来到门前,她总是热心递水、给饭菜。
“别人遇到难处,她一定会想办法给点帮助心里才踏实。”在漫长的岁月里,郑自英从没与邻里发生过口角,她的三个子女也都非常孝顺,轮流服侍老人毫无怨言。老人的外孙媳妇还定期给老人买营养品,给老人按摩。
“她不挑食,平时每顿能吃一二两饭,但是因为没牙齿,我们就把饭菜做软和一些。”外孙陶宇说,平时一家人吃饭很温暖,外婆是他们家的寿星,也是活宝。
钟祥市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据钟祥市民政局统计,目前该市有百岁寿星109人,90岁以上老人3200余人,80岁以上老人23000多人。
神农架95岁爹爹种十几亩地
每年收几千斤粮食 还偶尔在村里打零工
图为:95岁刘远江老人闲不住
13日,记者驱车来到神农架林区红坪镇塔坪村,该村风景秀丽,俨然世外桃源,被誉为“中国四大长寿村”之一。车行村口,迎面走来一位头发胡须花白的老人,虽然拄着一根木棍,可步履稳健。他乐呵呵地笑着说:“我去打酒,儿子想喝酒了。”
村党支部委员汪玉介绍,老人叫刘远江,今年95岁,老伴早逝,和67岁的儿子一起生活。老人的低保加上养老金,每月有近400元收入。因为儿子身体不大好,家里十几亩地几乎全靠老人独自耕种,每年能收几千斤粮食。
老人家身体好,偶尔在村里打零工,他干起活来卖力、有耐性,儿子都比不上他。村干部经常关照他别再种这么多地了,刘远江笑着说:“不干活身体就成僵家伙,干活了身体才活泛。”
进入塔坪村一组,一个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呈现在记者眼前,88岁的张友生老人坐在凳子上剥玉米。老人面色红润,留着小平头,几乎满头黑发,脸上皱纹不多,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剥玉米的动作像年轻人一样敏捷。
据了解,塔坪村目前有103户342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8位,90岁以上老人有3位。记者注意到,塔坪村的老人们大多面部光滑,没有老年斑,只有少量皱纹,他们思维清晰,说话清楚,一直坚持劳动。“农村的老人始终都不会脱离生产一线,若不让他们干活,身体反而可能出问题。”汪玉说。
“103岁的曾守明老人前年才去世。”汪玉介绍,塔坪村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此前村里有一位被称为“亚洲第一寿星”的阮瑞德老人。2001年初,一支科学考察队来到塔坪村,发现了这位百岁老人。后经多方调查核实,当时的他已经有114岁了。
阮瑞德是个杀猪匠,一生结过三次婚,无儿无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伴去世后,他便孤身一人生活,百岁高龄时还能下地干活、杀猪。老人喜欢安安静静晒太阳,爱睡懒觉,饿了就爬起来煮一碗玉米红薯糊糊,就一碗苞谷烧酒,吃完再抽一袋自己种的烟,在大门口坐一会儿,然后又是酣睡。
随着长寿老人的知名度扩大,不少人和媒体纷纷来访和登门慰问,阮瑞德老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2002年9月中旬病倒,同年9月27日撒手人寰,享年115岁。“如果按照他原来的方式生活,可能会活得更长些。”汪玉有些惋惜地说,环境幽静、空气新鲜,杂粮糊口,坚持劳动,性格温和,心态平和,这些或许是塔坪村老人长寿的秘诀。
通山88岁老汉每天喝二两谷酒
图为:大女儿照顾华成才老人
“我能活这么久,主要是儿女孝顺,前几年大儿媳妇照顾我很细心!”15日上午,通山县洪港镇下湾村88岁的老人华成才告诉记者。4年前,本报记者曾经采访过他,当时他和老伴在大儿媳的照顾下安享晚年。今年5月,他老伴去世,后来大儿媳要去照顾她自己的孙子,大女儿就接下了孝心接力棒。
下湾村在北头山脚下,富水水库边,燕厦河从村中穿流而过,村中云雾缭绕,村前千亩芦苇荡宛若仙境。华成才老人像以前一样,每天喜欢坐在屋前,听一曲《采茶戏》。
大女儿华秋仙说,父亲77岁双目失明,听力也不太好,妹妹给他送了助听器。后来母亲中风半身不遂,这些年都是大嫂王桃花细致照顾,父母过得非常幸福。遗憾的是,今年5月母亲再次中风去世。大家都担心父亲受不了,但父亲却安慰他们“你们的妈妈享福去了!”
“今年5月,因为大嫂要照顾孙子,我就接手照顾父亲了”。华秋仙告诉记者,父亲生活规律,喜欢吃面食和红烧肉,每晚7时30分准时睡觉,睡前喜欢喝点本地酿造的谷酒。“如果酒不到二两,他会将杯子掂量一下说‘少了三钱!’”
“你们要报道一下大儿媳妇!”采访中,华成才老人突然大声对记者说。华秋仙解释说,因为大哥在县城教书,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大嫂在家照顾老人。
华秋仙说家族里的老人们都长寿,大伯快90岁时去世,大姑妈华雪梅今年98岁了,前两天还专门赶来看望过父亲。当时老姐弟俩手握着手谈心,虽然说话基本靠吼,但场面让人动容。
“父母养育了6个子女,吃了不少苦,作为长媳,我有义务好好赡养老人!”老人的大儿媳王桃花说。据了解,华家被评为县五好家庭,王桃花也是附近众人皆知的孝顺儿媳。
该村是有名的长寿村,2014年记者来此地采访时,该村最长者王秋菊当时102岁,后于2016年去世。目前,该村80岁以上老人有29位,其中年龄最长者华功艮97岁。
罗田96岁老爹抽自己种的烟叶
图为:朱跃飞老人抽自己种的烟叶
罗田河铺镇江家冲村横山湾隐藏在大别山腹地,这里年过七旬的老人担柴健步如飞,八旬老人能赶牛犁田。14日,记者赶到江家冲村采访,深秋的大别山层林尽染。从河铺镇到江家冲村,蜿蜒盘旋的公路两边,红彤彤的柿子挂枝头。
该村的村支部书记江高潮指着一座山头对记者说,这就是横山湾。村子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山脚溪流泉淌,长寿湾横山就坐落在这海拔近500米的山顶。雨后的横山湾藏在云雾中,恍如仙境。
横山湾只有5户人家,19口人。今年112岁高龄的徐美香老人在年初去世了,另一位老寿星朱跃飞,今年96岁。
该湾只有一户人家盖起了楼房,其他的几户都是土坯房,木门上烙下的都是岁月的痕迹。记者见到朱跃飞老人时,他正在邻居家串门。除了耳朵稍有点背,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十分健谈。
“没有长寿秘诀呀,我抽烟、喝酒、吃肥肉从不禁口的!”朱跃飞老人说,他从不挑食,只是目前很少喝酒了。
他68岁的女儿朱礼山住在村委会附近。朱礼山说,父亲生于1922年2月27日,1948年毕业于罗田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初曾在江家冲村和独珠河村学校当过校长,1976年从独珠河移民到此地,生活至今。
“我父亲喜欢喝茶,平时是个完全闲不住的人。”朱礼山告诉记者,父亲喝的是自采的野茶,还种了些蔬菜,连抽的烟叶也是他自己种的。几年前,父亲能亲自赶牛,下田犁地,还能上山去砍柴火。
据江高潮介绍,多年来,这个湾没有一人患癌症。这个小湾落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他分析,横山湾道路崎岖,村民很少下山,外人也很少上去,与外界几乎隔绝,村民们种田自给自足。而且在朱跃飞老人的家门口,有一处古井,村民们饮用的都是这口井的水,没有污染,清澈甘甜,村里老人长寿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里的生态好,村民的心态好。
恩施九旬婆婆口咬板栗喂老伴
图为:端出一盘子核桃和板栗,92岁的邱金芝老人(左一)轻松咬开板栗给老伴吃
山峦起伏,清江流淌,恩施市新塘乡下坝村在一片苍翠的群山中。记者驱车行进在蜿蜒的山路上,沿途清风拂面。
15日中午,下坝村91岁的涂绍榜和92岁的邱金芝夫妻俩正在屋前休息,邱金芝婆婆拿起一颗生板栗,放到嘴里,只听“嘎嘣”一声脆响,板栗壳被咬开,邱婆婆取出板栗开始嚼。这对老夫妻一辈子都住在村里,子孙辈有的在恩施城里,有的在外地定居,老人至今每天自己洗衣做饭。涂爹爹还经营着一个小杂货铺,村里人有啥需要都到他这来买。
“我每天三餐饭,最喜欢读书看报,自己种了菜还养了点鱼。”涂爹爹声音洪亮,邱婆婆笑着看他,不时咬开一个板栗递过去。说起长寿秘诀,两位老人指了指外面的大山和茂盛的树林,诙谐地说了句顺口溜:不喝酒不抽烟,麻将桌子不沾边。
“我们这里生态优良,还有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独立硒矿床,储量达25亿吨。”下坝村副书记廖瑞培笑着介绍,村里老太太能穿针引线不眼花,九旬老大爷能背负五六十斤的柴火走山路。恩施州授予村里长寿村的牌匾,现在很多人慕名来这里旅行,享受田园生活。
生态农业、药材和烟叶是下坝村的主导产业,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里的高山反季节蔬菜越来越受城里人青睐。每年成熟季,来拖蔬菜的大货车络绎不绝,村民一亩蔬菜的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下一步,村里要利用好生态优势,完善路网打造生态旅游和长寿概念,让下坝的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廖瑞培说。
据介绍,下坝村海拔1400余米,森林茂盛,植被完好,气候宜人,最适合居住。全村3700多人,80岁至90岁的老人125人,91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1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
来源:湖北日报
链接: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vQmKV71100
实习编辑:陈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