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视频上传抖音平台后,三天便被点击观看七百余万次!
这样精美的背篓,竟然出自一个盲人之手,你能相信吗?
我们到达老杨家的时候,大门紧闭着,想是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天气寒冷,所以才没开门。听到我们的声音,老杨忙打开门,拿出椅子招呼我们坐,他对自家各种东西的方位很是熟悉,如果不仔细看,甚至很难发现他是位盲人。
老杨正在编制中的背篓
老杨全名杨安元,是团堡镇野猪坪村二组的村民,今年62岁,自父母先后辞世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
老杨的眼睛并非先天失明,左眼在一岁时因病失去视力,右眼则是在三岁玩耍时不慎撞伤,从此双目失明。
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老杨的听力和记忆能力极好,前几天我们来看望过老杨,今天再来,他竟然仅仅凭借声音就能分辨我们。
老杨也很聪明,他的父亲会编背篓,只是技艺并不十分精湛,少年的他就在父亲编背篓的时候在旁边学,第一次编出来的背篓就可以直接拿来用。怎么学?老杨说因为看不见,就用手摸,一遍一遍地摸,再自己找材料来亲自编,久而久之就编得一手好背篓了。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的眼睛长在手上的”。
今天,我们就要跟随老杨一起,看一看他是怎么编背篓的。
老杨先来到竹林,寻找合适的竹子。
屋旁这篇竹林的竹子都是老杨自己种的
老杨用手上下摸竹子,想找到粗细合适的原料。
确认好需要的竹子后,老杨开始砍竹子,他的动作很熟练。
老杨在处理刚砍回来的竹子,以便用于后续编制。
削好篾条后,老杨开始编背篓,他动作很快,篾条上下飞舞,不一会就编好了一圈。
正在制作中的背篓
除了会编背篓外,老杨还会做椅子,他家里的椅子基本都是他自己做的,角落里还放着做椅子的木料。
虽然老杨做背篓的手法很熟练,但因为看不见,还是免不了会被篾条刺伤,再加上日积月累的编制,他的手上有很多老茧。
周围的乡亲爱在老杨这买背篓,一是老杨的背篓确实编得好,在村民日常农作中能起到大作用;二是村民们也觉得老杨不容易,因为老杨虽然是贫困户,享受国家政策,基本生活已经能够保证,但是仍然有上进心,不愿意光等着国家救济他,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赚点生活费。
老杨自己也说虽然自己双目失明,国家政策好,照顾了他的生活,但是他不是双手往上的人,还是想自己多少找点收入,少给国家和政府增添点麻烦。
就在我们去的前一天,就有村民介绍亲戚在老杨这买了一个背篓。
村民在老杨那买的背篓,已经用了一两年了,质量还是很好。
一般是村民有需要了就提前找老杨预定,价格方面都是村民看着给,老杨并不喊价。
做完背篓,老杨到园子里摘菜,说带我们看看他的菜园,里面的菜都是他自己种的。
老杨屋后的菜园
园子里种了白菜和四季豆,施肥也是老杨自己来
老杨摘了几颗白菜和一些四季豆
屋旁还立着一些柴火,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老杨会去家旁边的林子里找些细柴火。
据野猪坪村村支部书记介绍,老杨目前享受了五保户、公益林补贴、粮食直补几项政策,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今年老杨的房子还被列入了危房改造行列,接下来会帮他在原来住房的旁边新修一幢房子,让他尽早搬离现在的房子。
村支书也评价老杨很有上进心,并不是光等着政府来帮扶自己的人,他虽然双目失明,但还是想靠着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少给政府添麻烦,所以自己靠着做背篓、做椅子的手艺也有点收入。因着老杨这样的品质和想法,村里面的人也很愿意帮助他、关照他。
下附老杨的联系方式,以便想要找老杨定做背篓和椅子的读者联系:
杨安元
电话:155 4919 3618
普通大小背篓:单价50元
大背篓:单价60元
来源:指尖利川https://mp.weixin.qq.com/s/2D0yVJjoBbKLed2iMlNPIA
责任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