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鄂西南边陲的鹤峰县,重峦叠嶂,险峰秀谷,生态资源富集。这里森林覆盖率超80%,大山带来秀丽风景,也导致闭塞和贫穷。这里植被丰富,过去的山里人却守着天然资源任其自生自灭。
今年46岁的鹤峰县容美镇麻旺村五组村民冉丰依靠大山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在悬崖绝壁上艰辛奔走了4年有余,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
冉丰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三口人。以前由于他家底子薄,居住地偏远,经济收入底,加之儿子正在读书,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种了几亩薄田,收成一般,仅仅满足喂猪的需要。家里一直养羊,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期间也曾办过小型茶叶加工厂,总是入不敷出,一年到头还有欠账。”冉丰回忆起以前有些伤感,路不通,靠人力把值钱的东西运出大山,往往是“算了盘缠无打发”。
冉丰的妻子梅洁说,一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下山背水,日子过得清苦,总觉得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
一家人的生活转机要从2013年说起,一天下午,冉丰的羊子在山中走失,夫妻俩就在悬崖绝壁上找寻其踪迹,陡然间,在一块峭石下看见一群蜜蜂,也发现村民常说的美味“岩蜂蜜”。
“大山没有开发,没有污染,而且生长着各种珍稀植物,一年四季野花盛开,特别适合养蜜蜂。”冉丰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当时他没有惊扰蜜蜂,而是回家找来10来个木桶,悄悄地放在发现蜜蜂的岩壁周围,没想到蜜蜂都来安家了。然而,因缺乏管理经验,也不懂技术,这一年收来的蜜蜂被其他野物赶得一桶不剩。
“蜂桶要放在峭石最里面,不能淋到雨,只要位置选好,蜜蜂不请自来。蜂桶周围还要设置障碍,以防其他动物侵袭。”第二年,冉丰一边学习养蜂技术,一边勤于管理,收来一群尽力保住一群。
正是这一年,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通村通组到户的公路、通水、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同时,也为冉丰个人带来诸多政策福利。
“全家搬到大公路边,修起了75平米的新居,安装了自来水,还有产业补助等等。”冉丰夫妇满怀感恩,致富信心十足,比以前更加勤劳。
每天天未亮,冉丰背起背篓,赶往离家4公里的羊栏,将羊放在山上后,就攀岩登峰,查看蜜蜂状况。期间,他还和妻子一起采摘箬叶、金钱柳、野茶等。傍晚,冉丰把羊群唤回羊圈,然后回家。
为啥羊圈不建在家边?冉丰说,养羊的方式与众不同,不用人工喂一滴水、一株草,其生活方式与野羊一样,这种羊深受客户欢迎,都是上门订购。即使市场行情下跌,每公斤40元的价格已经4年未变。
悠闲时刻,冉丰还掏出手机,播放优美动听的歌曲《好日子》。夫妻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大山深处辛勤地耕耘着……
目前,冉丰在岩壁已发展蜂群116群,存栏山羊60余只,预计出栏30余只,年收入近10万元,加上采摘箬叶、金钱柳、野茶等3万多元的收入,今年全家收入13万余元。
守着这份天然资源,靠着双手致富的冉丰一家,日子过得很滋润。最近,冉丰在安居房顶又加了一层新楼,客厅、餐厅、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变成两层小洋楼。
来源:云上恩施 鹤峰县通联 记者汪正玺
见习编辑:董晶菁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