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秋高气爽,荆楚大地一片金黄景象。
今日9时54分——“秋分”,这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今日,也是我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属于中国农民的节日,也是一个礼赞丰收、鼓舞奋斗者的节日!节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穿行于广袤的荆楚田野,用镜头记录了一组普通农民躬耕阡陌之间的日常生活,他们是我省3000万农民的缩影,是改革开放40年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从鄂西山区到江汉平原,一路前行,漫山遍野,绿装正泛黄。
图为:9月14日,孝昌光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朝辉(前排白衣者)和社员在“太子米”稻种田收割。合作社流转和托管种植水稻7200亩,并为农户提供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9月12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村民黄坤号忙着将梨装箱发往外地。这个村经过十几年黄金梨种植,已形成2400亩规模的“猪+沼+梨”生态种养模式,2016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我们村里人大多有了楼房小车。”黄坤号说。
而昔日的黄坪村,处处泥巴路,村民啃着苞谷和红薯。
一颗黄金梨,改变一个村。目前,在梨产业带动下,黄坪村正加快建设阿尼阿兹旅游区,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节庆活动、户外运动和生态度假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
一江碧水,顺流而下。
远在270公里外的秭归,小脐橙也已形成了20亿元大产业。通过种脐橙,秭归好几个村年产值过亿元。在链子岩村,橘农刘国胜说,他做电商连同釆摘,一年可赚10余万元。
据了解,秭归迄今已培训扶持村民发展电商3000多家,销售脐橙10万多吨,销售额过10亿元。在村里,农民开着越野车种田,已算不上新鲜事。
图为:8月13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村民黄坤号在晾晒红辣椒。黄坪村村民在发展黄金梨产业之余,到辣椒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动车,欢快地穿行在金色田野,那沉甸甸的稻穗,像一片金黄色的大海,在秋阳下摇曳翩跹。
这一路北上东进,记者走过孝昌、阳新、咸宁等地,风声稻浪,多少遐思飞扬。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实施乡村振兴,就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硬仗。今年,我省要确保完成104.6万人脱贫、963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28.6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到明年,实现590万贫困人口脱贫、4821个贫困村出列、37个贫困县“摘帽”。
图为:8月28日,阳新县浮屠镇公桥村村民明道朋(左一)等在“香韵庄园”除草。他们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在庄园分得滚动红利,每月还可获2600元劳务收入。
为此,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实际,提出了乡村振兴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图为:9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给稻草人作品《晚钟》修型。这些稻草全部取自该校研发、农业农村部推广的绿色再生稻。作为现代农科学子,他们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这是一场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自2007年全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以来,荆楚大地田野乡村发生了巨大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精准脱贫、荆楚富美乡村建设、农村电商、农业科技、文化传承等8项重大工程,如一曲动人的乐章,已然在荆楚大地奏响,在三千万农民的心田激荡。
图为:秭归县屈原镇链子岩村村民转运柑橘。在秭归,一颗小脐橙已形成20亿元大产业,通过种脐橙,一些村年产值过亿元。
秋夜如水,一弯明月静挂天边。无际的田野,此唱彼应地响着丰收的呢喃。
林语堂说,秋,不以葱翠争荣,因它代表成熟。
这,便是秋天的况味。
图/文湖北日报 全媒记者田悦 通讯员宋文 郑家裕 黄一鸣 程应平
来源:湖北日报
http://zy.cnhubei.com/dongxiang/uwn1d71100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