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发展,让恩施电力十足

2018-09-18 11:22  

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电站——巴东清江水布垭电站

恩施市清江大龙潭水利枢纽工程

我州地处鄂西南山区,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省的9.8%,仅次于宜昌,居全省第2位,5000米以上长度的河流有382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4.2亿立方米。

这些河流蕴含了大量能量。据统计,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09.31万千瓦,可开发电力349.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500余万千瓦。将这些能量开发出来,是恩施人世世代代的理想。

1958年3月,我州第一座水电站——来凤县老虎洞水电站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60千瓦,局部地区先亮了起来。

到2017年底,全州已建成301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349.088万千瓦,占全省的9.6%。改革开放40年来,全州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343.488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58万千瓦。一座座水电站的建成,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照亮了恩施的夜晚。

为了有电用

光明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必不可少。然而对40年前的恩施来说,一入夜便是漆黑一片。“夜里什么事都做不成,只能睡觉。如果有地方放电影,会是全村的盛会。”恩施市崔坝镇的黄集成回忆道。

有电才有光明,可电从哪里来?

解放之初,我州的水电建设几乎是空白。1958年3月,历经两年建设,我州第一座水电站来凤县老虎洞水电站正式投产,装机容量160千瓦。此后,我州陆续建设了一些水电站,但是到1978年,全州水电站装机容量仅5.6万千瓦。我州早期建设的小水电站多为径流式,发电能力受降水制约,大雨满发电,小雨少发电,天旱不发电,不能满足经济对电力的需求。

改革开放初期,我州出现小水电开发热潮。这一时期,国家制定“谁建、谁管、谁用、谁受益”的小水电开发政策,并给予财政补贴,调动了全州人民发展电力的积极性,小水电建设呈遍地开花之势。

“那时我州缺电严重,原有的水电站根本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许多水电站的修建就被提上了日程。”今年64岁的李路说。

四年前退休的李路,1980年从原湖北理工学院毕业后就进入州水利水产局水电科工作,1986年担任电力科科长,1996年调到州水电工程团工作,他见证了恩施水电建设发展的历程。

据李路介绍,那个时期水电站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支持一部分,地方政府自筹一部分,当地民众多以义务工形式来修建水电站。而因为受困于当时的财力、物力、技术水平等,电站工程设计标准及建设水平较低,影响了电站的正常生产经营。

“当时恩施电网还没有与省电网联通,过多的电会被浪费掉,很多水电站并没有发电。”李路回忆道,1988年7月,恩施至葛洲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恩施电网联入省网运行,并且省里优先支持购买恩施的电,恩施水电站的经营才有所改善。

1994年,我州成立电网管理局,接受省电力局管理。1994年至1998年,我州突破“自建、自管、自用”传统办电思想,实行“多家办电、一家管网、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地方电力管理体制。“九五”期末,恩施州成为全国第二个初级电气化自治州。通过初级电气化建设,全州共增加水电装机容量13.9685万千瓦。

为了有充足的电用

家住恩施市红土乡漆树坪村的张树全今年70岁,现在他家冰箱彩电一应俱全,过年过节时也可放心使用,不用担心电压不够或出现断电的情况。但在2001年他家买第一台彩电前,情况完全不同。

“我们村1992年通电,但那时会经常停电。”张树全说,“当时晚上一般只供应两个小时的电,很多时候电压都非常低,电灯亮着就是个‘红坨坨’,大功率电器根本无法使用。”

到2000年前后,我州水电站建设虽有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于是一些大型水电站动工修建,规范的供电模式开始实行。

2000年,坝址位于巴东县三友坪、发电厂房位于巴东县与长阳县交界处的水布垭电站正式动工修建,2002年10月成功截流,2007年7月第1台机组投产,2008年8月第4台机组投产。

水布垭坝顶高程409米,最大坝高23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电站总投资120亿元,安装4台46万千瓦水能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39.2亿千瓦时。水布垭电站是清江流域开发的龙头电站,也是恩施州最大的水电站。

以水布垭电站为标志,我州水电站建设进入新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标志是国家管网、市场办电。

“这个时期,居民用电量大幅增加,尤其从2002年开始,居民用电量占到了75%以上。”李路说。

1999年,全州电力企业拥有总资产38.3亿元,完成售电总收入3.84亿元,地方电力工业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2000年后,州内外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纷纷进入电力开发市场,恩施州水电建设呈现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加快了水电发展。

1999年至2011年,恩施州实行“两级代管”的电力管理体制,全州水利部门清查整顿了“四无”水电站,加强水能资源规划管理、开发许可和市场化配置管理,逐步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程序。

现在,张树全随时都可以看电视,冰箱里有新鲜的蔬菜,家里到处灯火通明,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有了高标准的电用

今年38岁的刘怀是建始县花坪镇五抱树村村民,两年前,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家乡创业,自己出资建了家具加工厂。刨床、电锯、电刨都是大功率用具,但电压能够支持他的工厂日夜开工。经过两年的发展,他的工厂已初具规模。

现在不仅城市的夜空被无数路灯点亮,农村的夜晚也不再是漆黑一片,很多家庭都是电器齐备,灯火通明。这一切都得益于现在全州电力十足,电力供应进入更高标准时期。自2012年以来,我州水电逐渐进入成熟运行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厂网分开、电网资产上划。

2012年9月3日,原恩施州电力总公司所属全资、参股电站及人员转入国电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2012年10月25日,原恩施州电力总公司及各县市电力公司划转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2012年11月13日,成立恩施州供电公司及各县市供电公司。2013年6月3日,恩施州供电公司更名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恩施供电公司。

供电模式的转变,让全州供电更有保障。从2014年7月开始,我州开展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已有59个水电站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其中一级1个、二级11个、三级47个。

今年70岁的徐海烈,退休前是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副院长。从1974年参加工作开始,他从事水电站设计与施工工作长达34年。先后参与多座中小型水电站的勘测和设计,其中,他在天楼地枕水电站待了10年。

徐海烈当年参与了天楼地枕电站的设计,这个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52万千瓦,在山上开河引流40立方米/秒,管道直径达到3.2米,在当时这样的工程难度相当大。但现在,这样的水电站只能算小型水电站。

目前,全州在建水电站20处(不含增效扩容改造电站),总装机容量65.505万千瓦。全州规划建设水电站32座,总装机容量145.91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全州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20万千瓦。

恩施州水电建设发展史

☞1958年3月,我州第一座水电站来凤县老虎洞水电站建成发电。

☞1993年,恩施市天楼地枕水电站建成,装机容量2.52万千瓦。

☞1996年,咸丰县朝阳寺水电站建成,装机容量4.5万千瓦,2005年增容3万千瓦。

☞2008年,巴东清江水布垭电站建成,成为全州最大的水电站,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清江干流上的水电站达到8座。

☞到2017年底,全州有水电站301座,总装机容量349.088万千瓦,占全省的9.6%。

☞目前,全州在建水电站20座(不含增效扩容改造电站),总装机容量65.505万千瓦。全州规划建设水电站32座(续建5座、改扩建5座、新建22座),总装机容量145.91万千瓦。

来源:恩施晚报数字报

原链接:http://szb.enshi.cn/eswb/html/2018-09/18/content_118139.htm

实习编辑:陈涵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