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经济发展实现全域绿色化

2018-09-17 08:40  

近日,在来凤县革勒车镇堰塘村,种植户将采收的新鲜蔬菜用小盒包装,贴上编码,冷藏保鲜,录入“大山猫原生态农产品”公众号信息系统,上海客户在平台选菜下单。

光鲜的蔬菜背后秉承的是“绿色生态”理念:禁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如农户一旦违约,收购合同立即解除。

这一切,是恩施州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州”、推行全域经济绿色化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释放巨大生态价值

经济绿色化是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在恩施,绿色,是这座城市生机勃勃的颜色。

这里,生态优越,环境优美,被赞誉“为诗意栖居的地方”;

这里,招商引资一律不招污染企业,不是环保型企业一律不颁发营业执照;

这里,化肥农药施用量每年递减5%以上,农户收益增加10%以上;

这里,全州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四年达98%以上……

绿色经济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全州上下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全域经济绿色化目标,狠抓绿色项目,建设绿色家园,增进绿色福祉。

“山更青”,出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体保护条例》,为州城山体保护提供法制保障。推进绿满荆楚、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222万亩,全州林木绿化率达71.5%。

“水更绿”,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天更蓝”,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在300天以上。

“土更净”,推进耕地酸化治理和国土整治工程,累计治理酸化土壤面积228万亩。

“城乡更美”,开展“六城”同创,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畅通有序、宁静祥和、文明开放、宜居宜旅的新城镇。建成了一批特色乡镇、特色村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至2017年城镇化率由32.53%提高到41.6%。

恩施人民怀揣梦想,克难奋进,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书写着传奇。2017年3月31日,省政府通报:2014年,恩施州生态价值为10.74万亿元,是同期GDP的175.5倍。其中,生态资源价值9.7万亿元,生态产品价值1360.38亿元,生态服务价值9039.19亿元。

全域经济绿色化强调的是“全域整合、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发展格局。

以山水脉络为依托,以生态绿色为底色,全域经济绿色化的生态屏障逐渐筑牢。

产业绿色发展渐入佳境

近年来,恩施州砥砺奋进,绿色发展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发展生态农业、理直气壮发展生态工业、大张旗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渐入佳境。

生态文化旅游业热度只增不减。依托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恩施州充分挖掘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探索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双赢的路子。目前,全州民宿游、乡村游等新的旅游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硒食品精深加工业态全面开花。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行全域绿色化生产中,恩施州不断壮大硒茶、硒果、硒粮、硒肉、硒土豆等硒产业。

在鹤峰县,茶园周边空气清新,植被丰富。农户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开展硒标准化应用技术示范,茶叶“全域有机”发展如火如荼。“恩施硒茶”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武汉东湖茶叙国礼“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茶”。

绿色、有机标准贯穿选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也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筑起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保障链。

“经过3至5年的努力,全州蔬菜基地40%以上达到绿色食品标准,10%以上达到有机食品标准;2020年,全州实现蔬菜生产全域绿色化,蔬菜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这是《恩施州蔬菜全域绿色化实施方案》中制定的目标。

同时,全州蔬菜加工企业必须通过SC认证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凡是违规违禁使用投入品的农户或市场主体,导致检测农残超标,都将被列入黑名单。

“大小菜园或蔬菜基地远离工矿区、公路和铁路干线,周边植被丰富。土壤、灌溉水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瓜果、叶类蔬菜采收前7至10天禁止施用化学农药。从源头上确立绿色、有机标准,全域绿色化才能落到实处。”州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到。

实现农业全域绿色化,恩施州有自己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完成国家和省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和绿色食品企业基地认证达到300万亩以上。

生物医药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全国最大的高山药用植物园——华中药用植物园,保育道地药材资源达到1680种。10个道地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个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规范发布为省级地方标准。

清洁能源产业持续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全州已关停煤矿47家,每年可减少能源终端标煤消耗3万吨。风电、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得到长足发展,目前风电总装机达到42万千瓦,建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风力发电场。天然气年产能达到1.2亿立方米。

绿色生活引领新风尚

城市在发展,难免出现人与自然的矛盾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如何解决这一瓶颈?恩施州的答案是: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如今,绿色生活在恩施州已成为风尚,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恩施城区桔园街一居民楼里,76岁的王奶奶正将一天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塑料瓶子放一堆,有人会来回收,烂菜叶、瓜皮、果皮可以堆在花钵里作肥料……”

王奶奶还说,她家吃的是“生态蛋”“生态肉”,价格略高,口感却更好。

原生态、绿色食品是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也是农户和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原生态、绿色食品依托的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需要坐而谋,更需起而行。

现如今,更多的人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出行已成为时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单车或走路代替汽车出行,在他们看来,这样不仅减少空气污染,还锻炼了身体。

大量私家车主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绿牌”汽车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北汽新能源EV200纯电动汽车车主王女士说:“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排放污染,这是传统汽车做不到的。”。

全域经济绿色化最终体现在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上。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的自觉行动,大到购买节能汽车、高效家电等环保产品,小到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都是在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生态是恩施的“生命”,绿色是恩施的“底色”。绿色、生态、低碳渐成为恩施的新名片。在这里,全域经济绿色化,未来诚可期。

来源:恩施日报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8/0917/666650.shtml

实习编辑:陈涵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