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开朗回忆:弟弟有一双球鞋,当时是比较稀罕的物品。有一天,弟弟饿了,想吃东西,他以为锅里煮了洋芋,打开后却发现锅里什么也没有,于是就把球鞋放到锅里煮了。母亲一气之下就将弟弟打了一顿。爷爷知道此事后,就与妈妈产生了争执,随后爷爷又叫上了余开朗的堂哥一同与母亲发生了争吵……矛盾发生后不久,钱书英离家出走……余开朗说,父亲怀疑母亲被拐卖了。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动听的声音,就是“妈妈”。可是,他却在最美好的童年丧失了这一特权,享受不到一个正常母亲对他的关爱与呵护,留给他的美好只有幼时零星的回忆。家住恩施市板桥镇镇向家窝坑的余开朗,寻母三十载不间断,只为“妈妈,再爱我一次”!
因家庭琐事吵架离家出走
余开朗的母亲名叫钱书英,系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居委会八组钱家窝坑人,1954年8月7日出生,身高155厘米。1975年,钱书英嫁到恩施市板桥镇,并先后育有余开朗和其弟弟两人。
1988年,钱书英因与家人发生争吵,向娘家重庆市奉节县方向出走。从那以后再无音讯。儿子余开朗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寻母30年之旅。
“我当时只有9岁,弟弟只有3岁多。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不好,母亲十分节约,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母亲的照片。”余开朗回忆:弟弟有一双球鞋,当时是比较稀罕的物品。有一天,弟弟饿了,想吃东西,他以为锅里煮了洋芋,打开后却发现锅里什么也没有,于是就把球鞋放到锅里煮了。母亲一气之下就将弟弟打了一顿。爷爷知道此事后,就与妈妈产生了争执,随后爷爷又叫上了余开朗的堂哥一同与母亲发生了争吵,一直闹了三四天。
1988年7月20日,矛盾发生后不久,钱书英给正在忙的老公说,自己要搭奉节的车回余开朗的舅舅那里(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盖房子,如果7天后自己没回来,就让他去接她回来。
一个星期之后,家人到余开朗舅舅家接钱书英。余开朗的舅舅称,钱书英没有来过这里。家人急了,找遍了所有亲戚好友所在地都没有找到。
一个月后,同村有人说,在7月20日当天看到钱书英坐上了到奉节的车,同行的还有村里的刘某、向某两人。
余开朗说,父亲怀疑母亲被拐卖了,于是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但派出所却迟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回复。
1989年,余开朗的父亲向恩施市公安局报案,向某和刘某被拘留。但是却依然没有钱书英的下落。
苦寻母亲30年毫无音讯
1993年,余开朗的堂哥去江苏打工,顺道拜访余开朗远嫁在江苏金坛的堂姐时,无意间听到他堂姐的公公说,听到过钱书英这个名字。当地一个被拐卖去的人,也说好像听到过钱书英的名字。但是金坛太大了,余开朗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
这些年,余开朗一直苦苦寻找着自己的母亲,但却没有任何消息。
2014年,余开朗通过中国寻人启事官网发布寻人启事,寻找钱书英,还让自己的侄女联系到一个寻人的委托机构,但至今毫无音讯。
“她走的时候我只有9岁,从那之后就失去了母爱,随着年龄的增大,只在脑海深处保留有儿时享受母爱时模糊的印象。2005年,父亲去世后,寻找母亲的愿望更加强烈。现在她的年纪也不小了,我只想把妈妈找回来,好好孝敬她,让她能够安心度过晚年。”每每谈到自己的母亲,余开朗思念与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寻找,一定要找到妈妈。
有知晓钱书英下落者,可与余开朗联系。电话:152-3099-2993
来源:恩施晚报 记者胡俊杰
原链接:http://www.enshi.cn/2018/0914/666247.shtml
实习编辑:向静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