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始县茅田乡铁厂村,一个位于鄂渝交界处的小村庄,属于深度贫困村,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7个小组97户共321人。世代吃水贵如油,老百姓背一次水来回要6公里,大多数人只能望天吃水。在2017年初的一次“支部主题党日”上,该乡党委书记征求村民意见,“铁厂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我们做梦都想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在场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情真意切。
随后在乡党委和县人大驻村“尖刀班”的支持下,安全饮水项目资金难题迎刃而解,招投标程序也顺利完成,但在施工前,问题来了,几只拥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队来到现场,望着明晃晃的悬崖顿时傻眼了,太险了!
“我们宁愿不做这个工程,也不能不要命呀!”
面临施工队的退却,32岁的村支书徐方清毅然率铁厂村5位参与寻找水源的村民勇士站了出来,他们自愿签下生死状,买下意外伤亡保险,在绝壁上搭建136步天梯,在腰间捆物资,苦战9个月,终引山泉到农家,终于实现了铁厂村祖祖辈辈安全饮水的梦想。
01、铁厂村地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边陲,与重庆巫山县接壤,全村共7个组97户321口人。交通闭塞,经济基础差,是全县最为偏远、发展滞后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这个村的梁贤友老人这样描述:铁厂村一面坡,山高陡岭岩石多,一仗大雨陷岩壳,摔死耕牛三十多。铁厂平均海拔1200米,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贫困村,生存环境的边缘闭塞,一时间,外地干部不安心,本地干部无信心,人民群众盼迁居。历史以来,铁厂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水问题。铁厂村祖祖辈辈离不开“三件宝”:打杵子、脚背篓、背水桶。这是2017年7月29日,几位勇士从天梯上进山洞。
02、2018年9月11日,铁厂村四组李宏华老人,拿出他过去年背水用的水桶和背篓,向我们展示了当年长途找水背水的情景。李宏华介绍“背一次水来回要走上十里的山路,背两次就要耗费半天时间,哪里还有足够时间干其他的事,家里如果没有劳动力,就只能望天吃水,外地人来这里喝了水,回去就会拉肚子”。
虽然从2002年开始,铁厂村以小水窖为主体治水改水,探索出小水窖、小水池模式,全村建起53口小水窖,正常年景可以解决农户背水的问题。但是,吃的水仍然是下雨天从屋上流下的积赞在水窖里的水,若遇久早,依然要背水吃。
03、2017年乡里解决70万元饮水项目资金,中标的施工单位进来看到明晃晃的悬崖后宁愿不做,转身走了。面对施工队的退缩,村支书徐芳清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讨论解决办法,不能就这么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村支部书记徐芳清勇敢地站出来,率刘齐堂、游泽玉、游泽喜和彭仁伟4位农民组成找水源“尖刀班”,从山峰顶端往下砍出一条直通绝壁水源上方的路,长达2.5公里。
04、在茅田乡党委和县人大驻村“尖刀班”承诺解决90万元项目资金后,需要村里自己寻找水源,李天佑、刘齐堂、李佑川、游泽喜、游泽玉、彭仁伟等几位本地村民自发组队寻找水源,他们结合平时上采药、打野货经验,判断全村唯一固定水源只可能位于顺风岩半山腰的洞子里。
05、来到顺风岩底下,只见全是绝壁,根本无法向上攀行,第一次探寻水源以失败告终。几天后,他们带着镰刀、绳索,从山峰顶端一路向下,遇悬崖峭壁便砍杂树搭梯,硬是往下“砍”出一条直达水源上方的一条长达2.5公里的寻水之路,下到了半山腰洞口,在进入洞口100米后,终于发现了一大股清泉。
06、2017年5月13日,有着打猎、挖药攀岩经验的6名村民接过这项工程,买上意外险,签下“生死状”,从“天登垭”将一袋袋水泥和沙石料、水管背到水源洞口绝壁上方,然后用滑轮将材料送到谷底。
07、刘齐堂等5名参与找水源的勇士站了出来,签下生死战,买下意外伤亡保险,在悬崖峭壁上搭建了足足136步的天梯,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把水泥等物资捆在腰间、挎在肩上,一步一步运进绝壁洞口,历经9个月,终于在绝壁洞内建蓄水池一口(2017年5月13日摄)。
08、2018年2月,历经9个月,终于在绝壁洞内建蓄水池一口。同时,在其他专业施工队的努力下,又在村子里建起了4口大蓄水池,引水主管道2800米、到组管道1.3万米、全村97户除2户坐落位置较高以外,其他95户家都饮上了自来水。
09、2018年6月,当引水工程全面完工时,铁厂村的农民结束了世世代代吃水难的困难,从绝壁山洞里引出来的自来水流到每家每户时,他们自发的敲锣打鼓,庆祝这一天的到来。
10、2018年9月11日,今年81岁的徐新菊老人(右)和94岁的老伴姚本旺,世代生活在铁厂村,过怕了没有水吃的日子,如今吃上干净方便的自来山泉水,说起水来就是满脸高兴。
11、2018年9月11日,农妇唐苹在自家厨房里用自来水冲洗南瓜,想起过去洗了小菜的水还要澄清了喂牲口,很多农户没去过,只好外出打工或搬出山外。过去,因吃水难,出山难,小伙子找不到媳妇,成了家的媳妇也远走高飞,一些耐不住苦的人搬迁到长梁、枝江等地,连村主任游泽辉一家四口也搬到巫山的抱龙填。一个500多人的村庄,只剩下200多人,5组6组基本无人居住。
12、2018年9月11日,农民李宏华、徐发芝在自家的房前用自来水清洗刚采回来的青菜。村里从找水、引水,一共花了9个月时间,2018年2月终于将顺风洞里的山泉水引到了村子里,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13、勤劳的铁厂村民今年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制约该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也即将解决。建始县人大驻村以来,已完成村级主干道提档升级和修通硬化铁厂村到重庆市的省级边界3公里公路建设,打通了通往长江黄金水道要塞。该村外销的洋芋由5角升到一块,鸡子每只150元升到200块左右,猪也不要像“嫁人”那样抬出山外了。(2018年9月11日航拍铁厂村公路)。
14、2018年9月11日,一位农民架驶着农用车在村里收购生猪。在公路建设上,不仅是长期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更是成为老百姓生产资料运不进、劳动产品运不出的绊脚石。2002年,全村群众喊响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沿线农户主动让出土地,家家户户投资投劳开挖公路,当时国家只拨了5万元的“三材费”,但全村群众通过三年时间,硬是开挖通村公路5公里,组级公路2.3公里。
15、2017年投入资金480万元,修通本村到重庆市的省级边界公路3公里,并已全部硬化,打通了通往长江黄金水道要塞。这个村外销的洋芋由5角升到一块,鸡子每只150元升到200块左右。猪也不要像“嫁人”那样抬出山外了(2018年9月11日航拍)。
16、2018年9月11日远眺重庆巫山抱龙镇。8月初,在建始县人大常委会的统筹协调下,取得巫山县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成功启动建始和巫山两县三镇五村合力打通巫山庙梁子村7.2公里出行“断点”公路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铁厂村铺出一条跨省脱贫致富的大通道,该项目预计10月就能开工。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促推铁厂的发展,朴实的铁厂人民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
来源:恩施女儿寨 作者:刘洋 万锐 兴民 文林
https://mp.weixin.qq.com/s/OCmFf808dffCrhmOQRwU1g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