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 | 大山中的“文化信使”

2016-09-09 15:37  

9月6日黄昏,华灯初上,走进建始县茅田乡正在建设的遇伯文化广场,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虽还在安装景观灯、建设文化墙,但早已聚集大批人群,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在长廊下纳凉,累了一天来这里放松的妇女们伴着优美的歌声、和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一旁的乡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文化广电联合支部书记黄秀娟看到这一幕笑了,笑得那样的惬意。

人们都称黄秀娟是大山中的“文化信使”,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黄秀娟长期扎根大山基层,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发展基层文化、群众文化和弘扬土家民俗文化的工作之中。她曾获得湖北省“一级优秀体育指导员”“优秀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义无反顾干文化

对于黄秀娟来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是一个偶然。1995年学校毕业后,她分配到茅田乡工作,原本是一名公务员。乡镇配套改革后她到广播站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同时还兼任乡政府的宣传干事。这曾经是她的理想,她喜欢写作,想做一名新闻记者,所以她在新闻宣传岗位干得如鱼得水,在全县乃至全州的新闻宣传系统小有名气。

2005年的一天,她下乡采写一篇关于土家丝弦锣鼓的新闻报道时,被这一民间艺术表演的深邃精神和优美旋律所折服,她瞬间决定要做一名基层文化的传播者。当时建始县的各乡镇基层单位改革,文化站完成体制转换,成为乡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属事业单位,黄秀娟义无反顾选择了基层文化单位,让很多人不解。

然而事情远非黄秀娟想得这么简单,她去不仅仅是做一名简单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更要担任茅田乡文体服务中心的主任。黄秀娟羸弱的肩膀能挑起这个重担吗?不服输的性格及对文化工作的渴望和期待,使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初到文体中心,变革时期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根本没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单位业务几乎停滞,没有人愿意去干。单位的同事都认为黄秀娟不会在文体服务中心扎根,只不过是换个地方轻松一下,最终还是要离开。对于这样那样的质疑,她推心置腹地说:“既然我选择了文化工作,我就会义无反顾地坚守。”

不遗余力挖文化

一头扎进“文化人”堆里,黄秀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她的带领下,茅田乡群众文化遍地开花,非遗、旅游等文化工作展新颜。

在她的努力下,自2005年以来,该乡已拥有红白喜事表演队28支,队员达680人,队员最年长的83岁、最小的9岁,其中授艺人25人,表演骨干86人,通过演奏“堂牌子”“弦乐”等欢快的乐曲,用于打喜、陪十姊妹、生日庆典等喜庆场面,备受广大群众欢迎。而且这一艺术已经红遍湘、鄂、渝边区。2007年“丝弦锣鼓”成功走进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成为建始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

她常年带领职工深入全乡29个村,着力摸清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细,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全乡已普查涉及传统艺术、传统手工艺、民族活动等4大种类,包括山歌、围鼓戏、康王庙、节日习俗等各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了解民间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收集了陪十姊妹、土家跳丧舞、土家待客之道、“高亲客”喝凉茶以及打“扬尘”等习俗资料,并一一建立资料图片,掌握第一手资料。她撰写的《让正在消逝的手工艺得以传承》,让曾氏铁匠工艺成功申报为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她深入太和街宗祠类建筑、张大顶仙人桥、把戏坨招蜂岩、美人石等地,对全乡的文化生态项目深入调查、发掘,进行抢救性的记录、研究。已编制出《茅田乡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起到制度保障作用。

甘愿做“文化信使”

建设农村文化广场、修建文化墙,聚集文化资源,在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延伸广场的服务功能,使群众锻炼有去处,求知有阵地,娱乐有场所一直是黄秀娟多年的梦想。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她不仅要带领单位争先创优,自己学习提升也没落下。通过努力,她不仅成为全县群众文化业务骨干,还对当前和今后文化工作的形式和发展趋势也有独到见解,撰写的《群众文化的发展与思考》等理论文章在《中国文艺指导》等报刊发表。为宣传基层文化工作,她充分发挥新闻写作优势,在省、州、县各级的主流媒体发表宣传基层文化工作的稿件100余篇。

为了给茅田乡群众创造一个好的文体活动环境,这些年黄秀娟四处奔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维修和新建村级文化室29个、篮球场6个,重新整修乡文体中心活动面积300多平方米,建起了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及办公室等。组建起民间民俗表演队28支,老年文艺队5支,腰鼓队3支、业余篮球队5支。

黄秀娟还组织妇联、团委、工会、老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在全乡组建了一支120人的中青年女子健身舞蹈队,现在舞蹈队已发展到550余人,年龄结构也由20多岁发展到70岁。在他们的带动下,集镇周边的太和街、阳坡等村也相继组建了女子健身舞蹈队,并经常开展活动。去年她带领的茅田广场舞表演队荣获全州广场舞展演二等奖。6月23日,她带领茅田民间艺人表演的丝弦锣鼓把茅田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携手唱响乡村旅游最炫民族风。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黄秀娟默默无闻引导广大群众抵制歪风陋习,传播健康文化。今日之茅田,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人们离开了牌桌、酒桌,积极参与到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中,这样的风气,黄秀娟功不可没。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刘波

(责任编辑  夏青)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