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8月27日,汪次凤的微信消息提示音响起,打开看到留言:“帮我选只鸡公寄过来。”原来是老顾客的订单。
家住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一组的汪次凤,在2016年搭上了农村电商的“快车”,通过微商平台,贩卖自养的乌鸡和乌鸡蛋,生意很不错,日子越过越好。然而,这份成就来之不易。
生命之韧
汪次凤幼时因一次意外,右腿失去了行动能力,此后拐杖便跟随着他。
上学路上一个不宽的水沟,常人很容易就能跨过去,对汪次凤来说却无异于一道天堑。终于有一天,靠自己单腿一跳,越过了他生命中第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那时候,汪次凤就告诉自己: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沟、没有过不去的坎!
初中毕业后,汪次凤为了补贴家用,决定忍痛放弃学业外出打工。
2016年,汪次凤回到家乡,正逢村里评选低保户,父老乡亲一致推荐他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但汪次凤认为,自己的双手还能劳动,机会应该留给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更需要国家政策扶持的人,因此谢绝了乡亲们的一片好意。
创业之难
汪次凤发现,现在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环保。经过市场考察,他决定从事生态乌鸡养殖行业。
创建项目、新建场地、选定鸡苗、投入饲养、防控疫病和销售成品,每个环节汪次凤都亲力亲为,拄着拐杖在家和养鸡场间奔波。
由于长期左腿受力多,汪次凤检查出左膝盖月半板功能衰减,医生建议他静养两个月,但他始终坚持着,每天照样给鸡喂食、加水,观察鸡群,调出病鸡……
汪次凤参加了县人社局举办的创业培训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他决定改变销售策略,走电商创业之路。
这对只有初中学历的汪次凤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他有一颗不服输的心。
通过咨询、学习经验、寻求政策、各方对比后,汪次凤选择了从事微商,销售自家养殖的乌鸡和鸡蛋。
电商之光
客户只需要在微信上喊一声,便可享受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购物服务,这一便捷的商品销售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对于汪次凤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说干就干,汪次凤开始做宣传、打广告。
“刚开始,鹤峰县城里有人买鸡,他们要求带活鸡下去。那时候没有包装,就是用个口袋装着带下去。给班车司机付费,他们也不愿意带。”
针对这种情况下,汪次凤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了活鸡包装盒,产品最远的带到了江西。给客户杀好的鸡,则选择抽真空、打冰后由顺丰快递寄出。
2017年12月,汪次凤注册了“马头岩”商标,并通过电商平台,帮周边农户卖季节性特产。
慢慢的,买乌鸡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些顾客还为他想了宣传语“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金蛋银蛋比不上汪次凤的乌鸡蛋”。
“现在我的乌鸡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养殖,共有乌鸡3000余只,每天产蛋300余枚。今年1至7月,仅微商的销售产值已达到15万元,全年收入可突破50万元。预估明年收入能超过80万元。”汪次凤介绍。
汪次凤表示:“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把我掌握的乌鸡饲养技术分享给我的邻里乡亲,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奉献微薄之力!”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夏咸恩 通讯员 彭新华
http://szb.enshi.cn/esrb/html/2018-09/03/content_116713.htm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